散文散文随笔

三毛:逃课休学,红尘一粒沙

本文已影响 2.02W人  李若溪

起初对三毛的印象是读她的《千山万水》。少年时候,不知从哪里淘来的一本折痕巨大的纸书,有意无意时候会翻开看上几页。后来,又读到《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她是一个带着风骨倔强之清冽女子,带着豆蔻年华,带着内心不被看穿的几分柔情,行走在撒哈拉,愿以一生为流浪的决绝,寻找自己前世被遗失的一半乡愁。一个人的粗励天涯与生命墨香。

三毛:逃课休学,红尘一粒沙

人的一生该有什么样的宿命都说是前世已经注定好的,不是我们一个凡夫俗子能掌控的。有时候的确如此。三毛三岁纯属稚嫩的孩童时期,可是她却偏爱读字识文。同龄人都在嬉闹贪玩,她却一头扎进自家宅院二楼的图书阅览室,看‘’图‘’能识‘’字‘’句里的悲喜含义。窗前有硕大的梧桐树,开着忧郁,寂寞,清香的梧桐花。后来,赤热的寂寞,孤独,寻觅,行走,和三毛深深融合为一体。

这样的孩童三毛不虚夸地说,应该尊称一声‘’小人精‘’了!也就是这书香满屋的地方,三毛初次接触到了张平乐的《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然后,逐渐成为她半生文学命运的重大启点。同时,也背负了滚滚红尘,飞越永恒的精神使命。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那个时代的《橄榄树》传遍城乡角角落落。是流浪,都带有几分坚定的苦涩。大漠孤烟的沙漠更需要一个人内心的巨大力量支撑,才能走进真正的孤独和沧桑。相信,三毛笔下痴狂般的文字故事也一样,是被路途上的沙子堆积出的色彩。是一个人的千山万水,又与另一个人的柔情蜜意。

幼年时的三毛家中排行老二。总是感觉自己不受家庭的爱护和关注,还形容自己的身份是块夹心饼干。于是总想做些调皮,搞怪的事情来引起家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有一次趁大人们不注意,扑通一声跳进比她还要高出的大水缸里,头朝下,两手撑缸底,两只脚朝上欢快地打着水花。父亲陈嗣庆把她从水缸里捞出来,三毛还得意地说:感谢耶稣基督。

有人说特不喜欢三毛这种人格上的自私和孤傲。我认为这是一个人所生在世间,索要背负的一切使命安排,你必须无条件去认知它清晰的存在,从容地接受它所带来的漫长喜怒哀乐。

逃课,是每个叛逆阶段学生所面临和经历过的事情。这不,三毛上初二时也是经历过逃课生涯的人。因为沉迷和文学有关的课外书,成绩分数线剧烈下降,父母奉劝,收了心。毕竟三毛脑袋灵光,努力复习之后,成绩又大大提升。这速度,又遭数学老师质疑。为求真相,这位奇葩老师给她出了个高难度的题目,这让三毛直接吃了个齁咸‘’大鸭蛋‘’,又当着全同学的面儿,用黑色墨汁涂往她眼眶四周无情地涂抹,涂抹大鸭蛋一样的大圆圈。乌黑的墨汁顺着三毛发呆苍凉的脸颊,一股脑地钻进嘴巴里……

心术不正的老师还要她顶着两个大黑眼圈围操场跑上一圈再回教室。加上同学们的哄堂嘲笑令三毛像个幽魂归来的僵尸,大概此刻都动了掐死那位老师的决心。也难以平复心脏上的气火焰焰。的确,她多年后的文章里说:有好一阵,我一直想杀这个老师。

三毛可谓是受尽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屈辱。但,她骨子里生平自带的几分孤勇,自傲,眼泪始终没有留流下来。

“熊猫眼”事件也让她变作一个超希望彻头彻尾的灵魂自由人。

所以她敢于说:世界上再没有比跟死人做伴更安全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所以,每逃课几天,都是零钱买书,守着一块阴森的墓地,仿佛此刻才是她真正灵魂的自由放逐,独自的欢悦和清醒。怪不得陈父说三毛幼童时期性格就有点独立,冷淡。这并不是什么缺点,人都是各有脾气的。

看,这硬生生一个聪慧,尊崇父母和学习的一个小女孩竟然是被这样的一段‘’糗事‘’被迫赶到了心里最阴影的绝路。再大的隐忍也会有极限,如洪流中的泥沙会决然倒塌。只追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三毛才能安心度日。

三毛选择了开始不间断地逃课,逃来逃去,父母看在眼里爱女心切,还不如让三毛休学宅在家,请一些家教补充学业的空缺。这些都是大人们最无奈之举。什么泼墨写意,山水习画,三毛深知这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菜,驾驭不了自己的心域执念。喜欢唐诗宋月,但是内心始终都不甘做一个‘’温婉平淡‘’的人。直到遇见她的一场初恋。

谁知,三毛这一休学就是七年,足不出户,外面的世界对她来说已经深深腐烂,腐烂到人海茫茫到处都是悲剧。就连窗外的一米阳光都是多余的。

休学七年,正是一个人最美年华里的学识境遇,因此,她像一朵受了重伤的凌厉猫,慢慢地把自己形成了孤绝,敏感,抵触与任何外界的交流和相逢。像一朵浮世流年里的蔷薇,还没来得及好好盛开,内心的芬芳仿佛在一瞬间就凋谢成泥了。

用现代话来说,三毛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七年的足不出户,说真的,足矣够一盏年少心灵被压制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人生就是个大染缸,说不定有什么奇葩事情就伤害到了你,而你又毫无防备,拒绝不得。

顾福生,台湾知名人体抽象画圈儿里的美男子,也是引领三毛走出心里阴影的第一恩师。可谓是人生的第一次绝处逢生,让她曾一度想就此沉没在海底的心又浮了上来。顾福生用自己生性温暖的耐心和处处欣赏的目光去指引三毛走向更开阔和明朗的世界。推荐给她看文学界的大牌杂志刊物,因为,他知道三毛并没有绘画上的天赋,只是一种彩色的画面闯进了她枯燥的世界里。也算是能了一桩父母牵挂女儿的心愿。

一篇名为《或》的小说,又让三毛改变了一次自己曾痴迷文字的命运。顾福生和白先勇是业内的临窗好友。白对三毛的文章说,虽有稚嫩,但那份独有的灵气还是有的。这种没有夸大其词的称赞和肯定,墨字变铅字的惊喜,对于此刻的三毛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决心。更是冲撞了她以后文字生涯的痴心不悔。

是一颗颗无声的文字让她收获了早期少女时代的忧愁之美,丰富的人文情感愈发的成熟和稳重。加之此番休学经历,直至生命中几份不欢而散的爱情故事,她的孤独之流浪宿命一直都在不断地蔓延。再也不能回头,那份被遗世的沧桑之孤独。或许,只有惊骇的流浪与文字的层层波澜,三毛才能活成是最美的自己,最理想主义的自己。

恩师顾福生为了追求艺术梦想的路途,坚决要出门远行,或是一年,或是一辈子,没有期限的告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别离,三毛的年少心情又多了一份清淡的哀愁。她的内心在砰然失去一块精美的色彩。想挽留,又是无济于事的事情。

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都曾是三毛最钟爱的心灵导师。尝过年少挫折的她也可谓是幸运的。经过几次不成功的自杀,生活对三毛来说是昂贵的,也是必须要付出相等代价的。简单也好,深刻也罢,一切源于自然最好。

然后,又顺利成为文化学院第二届选读生后,令老师出乎意料的是她选择了哲学系,而不是她所钟爱的文学和艺术系。她说了一句冷静直接,且有巨大内涵的话:之所以选择哲学,因为特想知道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她自己也无法说清与顾福生这位恩师多少天来的相处,到底隐藏了多少的感激之情,多少逐渐形成的温暖依赖,还来没来得及好好说声谢谢,忽然,面对的竟然是匆匆赶来的离别之情。也许,这就是人生所丢下来的拥有过和失去过。如同一个人帮你渡了岸,以后看的是个人造化与世间春秋,所能承受得了什么样的缘散缘聚。

另一个带有自卑的灵魂跟着远去的轮船走远了。新的成长灵魂已经破茧而出。日月煮人海,千山万水一箩筐的故事,等着她去依依经历和讲述。她必须循着时间的浪淘沙,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以前的我没有细致读过三毛,总以为她只是骨子里藏着钢铁一样的‘’矫情‘’。做为一个家庭衣食无忧的女子,去大漠风沙的撒哈拉,还陪上爱人荷西的英逝早逝,最后还要因抑郁症而死,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现在读就不一样了。她有千万种理由逃离车水马龙的人群,逃离尘世浩荡,逃离追随她的那些人间悲欢离合。哪里有宁静致远,哪里有传奇人文风景,哪里才是她心灵的自由栖息之地。

三毛说: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等,好多的经典语录……听说,还解救了不少颓废困惑中的中青年读者。她用自己透明的生命之源解剖了一个人一生所要承载的时光成长与行走的灿然。

她是滚滚红尘中一粒漂浮的沙,飘进每个读者的心坎上,让你甘愿想与她一起飞跃,飞跃苍茫离奇,且带有平凡烟火的千山万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