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从地理视角看都江堰

本文已影响 2.51W人  梧桐树

小时候上历史课,就听老师讲,都江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由战国时代的李冰父子带领蜀国劳动人民修建。两千多面来惠泽巴蜀大地,直到现在工程完好无损,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时心里就对古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很想亲眼去目睹这伟大的工程。可那时条件所限,是不可能去的,只能在心理想想而已。

从地理视角看都江堰

终于在参加工作近二十年的一个六月中下旬,得以成行,踏上了久仰的巴蜀大地。林木葱茏、山青水碧。刚进景区,就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近前一看,才知道是从宝瓶口流出来的岷江水,就是这连绵不绝的江水滋养出来了“天府之国”。孕育出了辉煌的巴蜀文明。继续往里走,走到了宝瓶口的内侧,也就是岷江河道这边。终于看清了宝瓶口的全貌,不过也就是在一座山体上开了一个豁口,岷江的内江水源源不断地通过宝瓶口流出去。看起来很不起眼,可在当时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完成这一壮举是极端不易。

的。相传是采取了火烧、斧凿的办法一点一点开辟出来的。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位置的选取、设计得非常巧妙。刚好选取了一处在山体的阻挡下形成了水的漩涡的地方。也就是说,宝瓶口的水是经过了水的多次旋转后才流出去的。这个设计,一是能保证一个恰当的水量,相当于一个活动的水库,二是能降低水流的速度,使水中的泥沙沉积下来,流出去的水就更加干净。

同时配合宝瓶口又修建了“飞沙堰”,他的功能是“溢洪”。每当宝瓶口的来水量大的时候,多余的水夹带着泥沙就从这里溢出去,又汇入到主河道当中。有效地保证了宝瓶口附近水量的稳定和河床的泥沙淤积。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把工程完全和大自然相融合,于无痕处见大巧!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都江鱼嘴”了。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气势磅礴、恢弘大气,而是不起眼的一段石头坝静静卧在江心,把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在左,外江在右。可内江较窄、水量较小;外江较宽、水量较大。合理运用了“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大量的河水仍然是通过外江,少量的水进入内江,满足灌溉的需要。

走到近前,仔细地观摩、体味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更觉得它的伟大!整个工程极其和谐地融入到大自然当中,默默地滋养着巴蜀大地,惠泽广大劳动人民!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该怎么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呢?

文/孙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