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感受变化

本文已影响 8.14K人  杨柳

儿子从县城蒙古族高中毕业后,考取了鞍山钢铁学院,我夫妻俩送走了他回到家,一时心里空落落的。他在县城读书时,每月尚能回来一趟,这一去就得半年才能见一次面,难免有空落感。远在北京就业,原在阜新蒙师毕业的女儿得知,慰藉我夫妻寂寞,特意给我俩买了一台电脑,而且还给上了网。这电脑算是高科技产品,不同于电视一按开关就可以看节目的,要会操作程序呢。女儿就像教一年级学生那样教导我俩。没几天,大体学会了,细节还未通明,慢慢学吧。哈,真是好啊,从前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句话,而今才是现实呢。看吧,按下鼠标,嘿,内容图像就闪现啦。真是随心所欲呢。我夫人乐得合不拢嘴,仿佛新婚似地,脸上泛起春光,年轻啦。这就是变化呀。再看看屋里屋外的各类电器吧,彩电,VCD,电风扇,电子琴,电子石英钟,还有时兴家具,厨房屋有冰箱,电饭锅,电磁炉,煤气罐,院子里有两台凤凰牌自行车,挺新的,还有一台小鸟牌电动车,新近买的呢。真是百感交集呀。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家带来的巨大变化呀。科技进步,政策富民,变化惊人,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啊。

感受变化

安上电脑并入网络这天,我家来了许多乡亲欣赏,都惊讶好奇地啧啧称赞。感受变化之大,说起了从前。就从乡下结婚大事购物说起吧。我是1979年结婚的。那时兴四大件,就是手表,缝纫机,挂钟,自行车。可我一件也没件上啊。一是没有钱,二是没有票,那时买啥都凭票供应的呢,物资短缺呀。所以,就是父母给的两口躺柜刷上红油漆,柜上一个手电,算是一件家用电器吧。还有一个梳头小镜子,碗儿大。大穿衣镜还是从人家借来的,苦不苦?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近冬,我将积攒的钱,一狠心,买了一台缝纫机,一是用着方便,二是也给人家做衣服给家计添点收入。果然,顾客盈门,收入可观。第二年,我又添置了自行车,凤凰牌的。我原先骑的车子,经常不是爱扎就是掉链子,忒不提气。刚骑上新自行车,心里那个美呀,好像又是新姑爷子的心情呢,特爽。上班没点咋行?我和夫人一人一块上海牌手表,戴在手腕上,神气极啦。我对夫人说:“补发给你一块手表”,夫人嗔笑。因为这时物资丰富,买啥也不用凭票啦!

再说说文化生活方面。从前是纸盆喇叭,八毛钱的。到了1987年冬,我又添置了一台黑白电视,金凤牌的,那时我村仅有五台。哈,天一擦黑,左邻右舍的就像赶集似地聚拢来我家看电视,不等你吃完饭,坐满一炕,占满一地,等着来台看电视节目。那时到晚六点才来台,频道也就三个,辽宁台,中央台一套,二套。节目也没预告,蒙着看。大家热情倒高,一坐坐到小半夜,把炕坐凉了才走,我们才得以铺被睡觉。那时我就深切地体会到,党的八大会议时,就早已阐明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是多么深刻性,现实性,具体性。我特盼望着乡邻都能早日买上电视机,就不用再来我家把炕坐凉啦。嘿,别说,没几年,黑白电视就普及了,而且彩电也陆续出现啦。2001年,我村有彩电三户,我家是其中一户。我同时还连带买了VCD,,唔,晚上又来了一大帮乡邻压炕,看到头才罢休。真新鲜,放上光盘就能出人。这一年我家还添置了落地扇,一开风,人多时的汗臭味儿,脚丫子味儿,就全扇出去啦。后来,家家也都买了VCD不再来啦。

通讯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从前我女儿在阜新蒙师读书时来电话,总是先打到别人家,再通知我们去接,极不方便。直到2002年,我也装上了一部电话。女儿一来电话,她妈妈一看号码就知道是谁了,脸上立刻绽满笑容,乐滋滋地和女儿说体己话,殷殷慈母情啊。到了2005年,我和夫人又同时购买了手机,海尔牌的。挂在腰间,来电吱吱响,有神奇又帅气又惬意呀,赶上当县领导啦。夫妻通报家情如在身边。其实我在校上班,离家仅五里。她再找我有事,也就无需别人传达了。说起手机呢,我给你说个笑话。我的一个同事,早些年不是兴BP机吗,价钱好几百呢,买一个挂腰间,要找人或有人找,还得到有电话处再能接打电话。我这个同事,挂了四个月BP机,竟无一人打与他,白挂了,摆样子。啥原因?那时电话少啊,不方便呀。刚兴几年BP机就淘汰了,手机普及啦,几乎人手一个呢。古时候有“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而今手机通话,照相,发送,异地就能接收到,千里知音,人人都是神仙啦。

还有交通方面。我刚才说的买凤凰自行车,骑上新姑爷似的,而今呢,电动自行车,机动摩托车,也普及啦。我那条街十三户,仅有两户没有。我新近就买了一台小鸟牌电动自行车,都58岁的人啦,骑机动车不把握,骑电动的吧。那天我骑上它,带上中秋节礼物,探望我的老岳父,其实也是要显摆显摆。让他老人家瞧瞧,老姑爷不老,手上戴手表,腰间挂手机,身着大西服,脚穿亮皮鞋,座下电动车,唔,鸟枪换炮啦,也算是为她女儿争了光呢。他一见,惊奇地睁大眼睛,摘下三百度的老花镜,擦擦眼,朝我眯眯地笑道:“大姑爷来了,新买的吗?”眼里露出欣赏之意,溢于言表。说到交通要有车,还要有好路。乡间早有柏油路,今夏村里主要街道也铺上了立砖路,下雨下雪交通畅通,不再泥泞,不再粘脚,照常出行。

再说生活方面。从前,谁家有个职工,吃“大本”,供应粮的,神。月月有细粮,有豆油,虽然不多,也比老农的每逢年节才有那么几斤白面强得多呀。进县城下馆子,分粗粮饭店,细粮饭店,那馒头大米饭是要粮票的,没有粮票不伺候。买果子吃,也要粮票,买一斤要七两,农民哪来粮票?就是希望公社下乡干部来家吃派饭,一顿早上给三两,晚上给三两,中午四两,一顿一角钱。这一角钱,让儿子买糖果,四两粮票存起来,留着出门访亲买果子用。那时家里来客人,就一个菜,豆腐粉条大白菜,地瓜干酒,现在呢,甭说来客人,就说找个人干点活也要炒上六个八个菜,那时的客也比不上呀,现在有蔬菜大棚,冬天照样吃新鲜黄瓜、豆角、芹菜等,只要你不嫌麻烦就包饺子吃吧,大米成袋,白面成袋,厨房屋地下摆着呢。还有豆油成壶,烙饼金黄、喷香,你说生活方面的变化多大呀。

再看看城里变化。一进城,放眼望去,哈,高楼林立,商店成排,大的有购物中心,小的有日用百货店,还有各种精品专卖店,物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服务态度也好,刚进门,售货员就上前笑问买啥,随后介绍,弄得买主都不好意思了。从前货少,态度也不令人满意,“同志”半天,也不搭理顾客,织毛衣聊天。而今可热情呢。商品生产经济效益啦。从前县城里中心只有一处大百货,屋内中间两个大堆,上摆百货,四周日用五金。连着还有一个花纱门市,是筒子屋。一到冬天,闲时候,赶集人多,花纱门市就挤得不透风,非挤出汗来不可,经常有丢布票的。饭店也只有两个,另外,有个小卖部,是老头铺,卖米,灯油,茶叶,咸盐,醋酱油,小项之类,由几位行将退休的老头经营。那时没有卖衣服的,后来,各公社供销社出来卖朝鲜绸,又叫哆嗦布,排队老长,起早,哆嗦布没有买上,却冻哆嗦了,条绒裤子大绒袄,穿在身上南北垅,走在路上啾啾响。而后兴的确良,又是哔叽卡,又是黑呢子,蓝呢子,校哔,什么都是一阵风过去了。你看现在上集,卖衣服的象挂干白菜似的,随便挑随便捡了,要是到了换季,商店就又是贴出赔本甩卖,忽悠你要钱不要货了,也确实比刚来时买省钱呢。

看看现在,想想从前,真是天上人间两重天一般,变化太大太惊人啦,城里人,乡下人没有区别啦。真正是:好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本文由张国明讲述,杨柳撰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