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烹茶香胜酒

本文已影响 1.32W人  欢乐海洋

有人曾问我:“你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玩麻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唉,怎么就忘了茶和书呢?烟害人,酒伤身,赌钱伤感情,只有茶养人,书怡人。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反正我是乐在其中。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

烹茶香胜酒

一杯清香扑鼻的茉莉花茶,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给了我一身的满足,所有烦恼、疲倦一扫而空。

茉莉花茶,花引茶香,相得益彰,更有“可闻春天的气味”的美誉。在我心目中这茉莉花茶就像周敦颐笔下的“香远益清”、德声远播的谦谦君子。你看,他经历热锅翻炒,热水冲泡,不又像久经考验的斗士,给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我偏爱茉莉花茶的最大原因。

摆在案前的茉莉花茶,透明的玻璃杯上面,热气蒸腾,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茉莉花真不付“人间第一香”的美誉,真的让人如沐春风,饱含茉莉花开的鲜灵芬芳。再看杯中的茶叶上下浮沉,那自由自在、飘逸舒展的舞姿初如群娃闹春,或似春笋出土,又似银枪林立。渐渐成舒缓优美的华尔兹舞会,这时几朵茉莉花也在水中缓缓绽放飘转,优雅而从容,成了这场舞会中的明星,令人心醉神迷。曲终人散,渐沉杯底。

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滋味鲜浓醇厚,不苦不涩,更易上口。喝完唇齿留香,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正如唐朝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对茶的诠释那样:“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小时候,能喝上一杯茉莉花茶,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有逢年过节待客时,父亲才会泡上几杯,我在一旁沾光。只有到了工作以后,才开始慢慢地喝上了茶。

我觉得喝茶有三个过程,初始喝的是新奇,喝的是刺激。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庐山云雾茶、西湖龙井茶、家乡的菊花茶,甚至冰红茶……但始终忘不了这茉莉花茶,或许我这个人念旧,只有茉莉花茶,其他都没有茶的感觉。

接着喝的是讲究,喝的是习惯。喝着喝着,不再满足于一盒茶,一只茶杯。逐渐添置了茶壶、茶杯……甚至买上几只茶宠。也来学学古人:净手,燃香,一丝不苟地清洗茶具,煮水洗茶,一步一步,沉浸其中,品味其中,回味其中带来的精神享受。还是元稹更会享受,在《赋茶》中写到:“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不是更有情趣吗?

喝茉莉花茶在我的生活中,早已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春困无力,泡上一杯,解困醒脑,驱寒理郁。夏阳似火,挥汗如雨,一杯花茶,清热解暑,强身益体。秋风萧瑟,气候干燥,喝上一杯,润肤生津,唇齿留香。冬寒怕动,万物蛰伏,一杯热茶,御寒保暖,去腻降脂。

最后,我觉得喝的是心境,喝的是文化。随着对茶的了解与关注,感觉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静思;二是帮助消化,整日打座,容易积食,茶可以助消化;三是使人不思淫欲。陆羽挚友僧人皎然作出了杰出贡献。皎然虽削发为僧,但爱作诗好饮茶,号称“诗僧”,又是一个“茶僧”。他出身于没落世家,幼年出家,专心学诗,曾作《诗式》五卷,推崇其十世祖谢灵运,中年参谒诸禅师,得“心地法门”,他是把禅学、诗学、儒学思想三位一体来理解的。“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 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

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

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就不是我这个后生小子可以妄言的了。

但现在,作为中年人的我,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二老有病住院后,渐渐觉得能悠然坐与桌前,喝上一杯茉莉花茶,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过上一阵,待二老康复,欢迎来我家做客,可能没有好烟,没有好酒,但肯定有一杯香气浓郁的茉莉花茶,一起享受这鲜灵甘醇的“春天的气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