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西岸拱桥观回澜

本文已影响 1.5W人 

西岸是依水而建的村庄。

西岸拱桥观回澜

一座清代修筑的石拱桥,历经300年仍不失其稳固。站立桥头,青石码头、青砖黛瓦农舍、青石板巷道,还有古树、宗祠、龙船厂、水神雕像,倒映在曲曲而来的古卢水清波下,展示出一种烟水淡淡式的泼墨写意。

发源于大罗岭的古卢水流至西岸,已有大江的雏形,其水深可以通行3至5吨的货船,尤其在五拱桥段,溪流奔涌呈现出“回澜素波,触石奋出”之形态,因此,它曾称“回澜”。

拥一方青山,襟一溪清流,西岸人聪明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的财富,青山掘石砌地基、筑码头、铺巷道、盖屋背、刻碑石、雕门槛门墩、狮子麒麟,粗的细的都派了用场,西岸石,成为地方的标志性商品,进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连州传唱当地特产的歌谣,其中“东陂马蹄西岸石,三江草鞋连州屐”,西岸石至今仍不失其特色。

西岸处于海湖盆地生成的浅灰色沉积岩地带,浅灰色厚层鲡状岩和厚层鲡状岩夹中豹皮灰岩发育的青石,为深灰色鲡状结构,块状构造及条状构造。因其色泽纯,质地韧,成为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列入连州文物志的24座古桥建筑风格不一,但凡青石结拱的古桥,都选用了方方正正的青石块,依照桥拱的弧度,有规则地排列起来。众多古桥中,西岸五拱桥最具代表,那矗立水流中的四座青石桥墩,如矩形方阵,均由一块块一层层的方石有规则地叠加,沉稳而坚固。切入桥墩的桥拱,采用条石横联式砌筑,呈现蛋壳状的弧线,支撑起桥身的重量。四墩、五拱,石灰浆砌的五拱桥架通一河两岸,沟通了粤北与湘南的人流物流。

300年的风雨侵蚀,河水冲击,五拱桥添了很多历史的印记,桥墩那一缕缕枯了又荣的青藤,码头那一块块光滑闪亮的石板,石板划痕中撑船人停靠码头系船和插竹篙用的石孔,静静站立在河边的石雕水神像……积淀成西岸青石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及至走近隐没于寻常巷陌的黄氏宗祠郑氏祖居,抚摩那泛着青光的雕花门槛门墩,坐坐巷道里乡民纳凉聊天的石桥;阅读门楣方正的“中正里”、“仁和里”牌匾及直巷正对的“泰山石敢当”,甚至一堵说不上年代的有点倾颓石墙。你会由衷地感慨,青石板构筑的人居环境,也一样的奇妙。更不用说,用心在青石板上雕饰花草、瑞兽,文字的巧匠,正是他们做事的专注,冰冷的青石板添了亲近大众的家居文化元素,升值为有西岸标志性的建材。

如果说“西岸石”是西岸人居文化的一圈“回澜”。那么,“扒龙船”则是西岸商贸文化的一朵浪花,它们组合出西岸历史文化中有意思的章节。

西岸扒龙船的传说有很多,有感恩说:渔夫无意中打开了玉皇锁在神龙身上的枷锁,小蛇恢复龙身,奋力将西岸的小河沟变成了大江河,乡民于神龙升天之日即端午节,“扒龙船”,以示纪念和庆祝。有辟邪说:还没有“扒龙船”之前,乡民到西岸河挑水喝。河水清澈而无杂质,但回家把河水倒进瓮缸,发现瓮缸脚无由来地钻出蛇来,慢慢地,很多人家都这样,蛇入屋是不祥之兆,不小心会引发致命的蛇咬伤。乡民认为龙可以克蛇,于是,买龙船、扒龙船,之后,蛇入屋的现象消失。有商贸活动说:西岸人认为“扒龙船”图的是“闹热”。因为“闹”,引来好奇的人前来看稀奇,人气有了,做商贸的信息来源广了,便有更多的商机。如此一闹,西岸商贸的场子,会更“热”,更旺。

临近端午,家家户户开门迎客,初一到初十,喜庆氛围洋溢着村子的每个角落:“初一下水初二扒,初三初四敲赤锣;初五初六饮酒吃肉,初七初八劏鸡杀鸭;初九初十,一筒米做三日……”。这日,客人是越多越展示主人交游广阔,菜肴越丰富越显出主人的热情好客,酒酣耳热之际,猜拳行令,自得其乐。正是龙船扒至闹热时,家家扶得醉人归。

西岸村,就在年复一年的“闹热”中进入外地商贩的视线,奠定了水运中转地的基础,成为东陂古街往连州水道中重要的货运集散地。选择西岸为迁徙地的商贩越来越多。郑氏先祖郑广德,于南宋淳熙年间从湖南蓝山县洪观乡郑家村迁入西岸村定居。

李氏先祖自阳山七拱水井乡迁居东陂百家城,后裔分支迁徙西岸。还有林、陶、钱、陈、江等姓氏的先祖,他们或因长期从事商贸而熟悉西岸,或随乡里外出找生计而选择西岸安居,或观赏过“扒龙船”活动而加入定居西岸的群体。他们的后人,择水而居,撑块竹排河里捞鱼打虾过日子,挑担山货翻山越岭赚取养家糊口的粮米,摇只木船湟川水道南来北往跑货运,日子在勤劳的经营中变得越来越宽裕。

进入廿一世纪,当我们发觉很多曾经熟知的民俗活动渐行渐远之时,西岸“扒龙船”仍越闹越热,因为它口授心传的是“客饭吃人不穷”的经验,植入的是感恩、避邪的因子,体现的是人流带旺物流的效应。

西岸“扒龙船”,场面可观,水陂储满了一江龙舟水,江面变得阔而大气,河两岸,明清建筑风格的房舍,房舍旁的绿树,倒影于一溪清流中,静静的水墨画一般的镜像,嵌入三两艘披红挂彩整装待发的龙船,给观众展示的是典雅素朴的美感。要是乌龙、黄龙、红龙、白龙、肉色、扁颈齐聚江面,并肩竞渡,场面一定壮观。

西岸“扒龙船”是率性的,散漫的。或许,乡民的潜意识里,“扒龙船”而不是“划龙船”或“赛龙舟”,乐的是邻里那份随性、融洽之乐。端午日正午,河两岸,人山人海,龙船里,鼓点正急,鞭炮齐鸣,气氛热烈。龙船要扒了,红龙约肉色龙、扁颈约黄龙、白龙约乌龙,每组一个来回,有龙船争先的场面,有花炮烘托的氛围。然后鸣金歇鼓、抬船上岸、送神回庙,河面恢复平静。

有朋友感觉不够“闹”。扒龙船没赛制,角逐不够激烈,浆手的潜能激发不出来,观众的情绪没有有效的调动,浪费了一座优质的竞技平台。怕输、怕角逐的赛制伤参与者的和气,是不是“扒龙船”一直不设游戏规则的原因?缺失规则意识,缺失尊重规则的素养,用于从商是大忌,用于管理也是大忌……

人生到底是在尊规则“搏杀”成功获得的乐趣多;还是在率性而为偶有所成获得的乐趣多?争一方职场树若干规则扬几十年威名,升职涨薪、锦衣玉食,富足荣华是一种活法。守几亩田园靠几片松荫眠三尺木床,溪里捞鱼、田里种稻、地里收菜,勤稼穑而衣食足也是一种活法。或者,我们都是两只鱼缸里对望的鱼,互相羡慕,互有期待

卢水畔,五拱桥下的回澜,奔涌不息,不舍昼夜。桥墩、码头、绿树、瓦房,守候着卢水的款款清流,静默千年。

“扒龙船”的浆手,换了一拨又一拨。

(原创作者:粤行粤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