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难以忘怀的老师

本文已影响 1.78W人  白菜萝卜

我难以忘怀的老师,姓刘,名羽升,是故乡的一位乡村教师。上高中时他教我语文。他喜欢朗声大笑,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熟悉他的人,就熟悉他爽朗的笑声。

难以忘怀的老师

他笑起来不但声音很响,而且已经有些昏花的眼睛熠熠生辉,充满孩子般的天真,他的笑声常常感染周围的人,使大家一起快乐起来。但当时校长说,不知道老刘一天到晚喜啥哩。言外之意,刘老师生活中并没有值得朗声大笑的事,这大约是大家普遍的看法。

讲课一流

刘老师是故乡陕西省泾阳县的名师。他的课堂上绝没人作小动作、说闲话或者睡觉,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我们都被他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所吸引。随着他的讲解,我们时而凝神沉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

朗声大笑是他常见的表情,通常是他先哈哈大笑,我们会心地笑,也有这种情况,他哈哈大笑,教室里“哄”地一声笑成一片。上完他的语文课,同学们都很开心,按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特别“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整个社会还没有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中学课本中还有许多极左的东西,他克服了当时语文教学中的尴尬,特别是对于晦涩难懂的鲁迅作品,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使同学们对于鲁迅不再是一头雾水。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名篇中的词句,甚至被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妙”用……不少同学看懂鲁迅作品之后,甚至成了鲁迅的粉丝,我就是其中之一。

这源于他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源于他对教育的责任与忠诚。记得他第一次给我们班上课,他让同学们打开书,但我们都没有动,而是大眼瞪小眼,很茫然的样子。

一了解,原来,学校没及时把课本发到学生手上。他脸涨得通红,当即摔了粉笔,大声嚷道:“找校长闹仗(关中话吵架打架的意思)去!”忿然离去。这着实吓了同学们一跳,为个课本,发那么大火,还要找校长闹仗……这是我们第一次见他发火,也是几年中唯一次看见他发火。

热心助人

刘老师除了讲课讲得好外,还非常乐于助人。为了激发学生们对文学的兴趣,他鼓励学生们向报刊杂志投稿,他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们修改稿子,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所熟悉的编辑记者打电话;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他都会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省会西安,拜托他已在陕西省教委及省招生办工作的学生,收集有关信息,以便为达到时分数线的学生选个好学校好专业,为落榜生寻个好去处,年年如此,从不计报酬;一户普通农户的庄基地被村干部占用,他帮助农户把村干部告到了县法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热心助人为刘老师赢得了深厚的人脉。

无论是改革开放后西北第一个女博士王珍妮,还是着名诗人雷书雁、着名作家白描,走出故乡的莘莘学子们都忘不了刘老师,回到故乡必登门看望,远离故乡常鸿雁传书。远近的农民也都知道有个刘老师,热心肠,爱帮忙。后来他当选为县政协委员,深厚的人脉是原因之一。

一生坎坷

刘老师教我的时候已经50多岁,面容消瘦,身量颀长,黑衫、黑裤、黑布鞋,皮肤是古铜色的,像印第安人,他全身上下只有两个地方是白的,一个是白眼仁,另一个是贴头皮的短发,像初冬时节黄土地上的霜,全白的。他女儿和我同班,使我对他的身世有了一些了解。他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家教书,57年划为右派,帽子带到了80年代初。自然是因“文”获罪,但他一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一生热爱文学,至死不渝。

刘老师的妻子是农村妇女,育有二子三女,小儿子患有白血病,二女儿是小儿麻皮症。一个右派和一个农村妇女养育五个孩子,其中两个病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更惨的是,一双生病的儿女,看到父母的艰辛,不忍再拖累全家,服农药自杀。小儿子手脚利索,喝了一大瓶“乐果”,被人发现时,早已命丧黄泉。二女儿手残疾,在喝“乐果”过程中,瓶子掉到了地上,自杀未遂。

这样的人生经历,丝毫没影响刘老师成为全县最有名的语文老师,丝毫没影响他的热心助人,尤其是没影响他朗声大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刘老师的一个熟人的爷爷是故乡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刘老师对地方志颇有研究,于是和这个熟人聊天时就说到了他的清官爷爷。谁知这位转身就向“组织”作了汇报。

还有一回,刘老师要到镇上的医院去看病,副校长给他开了介绍信,介绍信的开头是提前印好的:“兹介绍我校××同志到××”副校长填上刘羽升后,划掉了“同志”二字。这些都是文革后的事,自然不会对老师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刘老师知道后,也只是骂了一句“这个驴×的”,接着就是“哈哈哈……”大笑起来,并不忌恨那个熟人、那个副校长,事后和这两位相处如旧。

离开故乡10多年的一个冬日的下午,我突然接到我的同学-刘老师女儿的一个电话,说刘老师得了胃癌,而且已到了晚期。我打电话给刘老师,询问他的病情。刘老师说,他没得胃癌,是胃溃疡,没到西安去看,过几天就好了。说完,又一次朗声笑了……当时我就纳闷刘老师是否真的得了癌症?

但不久,传来了刘老师与世长辞的消息。

刘老师走了十几年,我什么时候想起他,什么时候就惆怅。这样一个博学、善良而坚强的乡村知识分子,永远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对生活、对人的信心,通过豁达、乐观、和助人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他的朗声大笑永驻我的心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