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灵石樵歌

本文已影响 1.68W人  和人

编辑荐:世间的“灵石樵歌”其实一直都在,只是这功利繁华的世间,让人们的心中渐没了“灵石樵歌”。

灵石樵歌

闲来无事,偶翻到元朝钱塘诗人凌云翰的《灵石樵歌》:“伐木丁丁澜谷春,行歌落日见樵人。青山重叠自今古,黄鸟嘤鸣如主宾。清响有时谐雅调,语言随意出天真。画船檀板西湖曲,何似林泉乐在民。”描写的是今杭州西湖乡双峰村后的灵石山景。

“灵石樵歌”是在元代被列入钱塘十景的,应颇有历史名气,但我自幼在杭州长大,却好像从未听说。上网查阅,居然很少有介绍。最后还是在清雍正《西湖志》里找到一些相对详细的资料:“灵石山在南山栖真院之上,旧名吉庆山,山上多奇石,时时见瑞光,故曰灵石。中有坞曰灵石坞,路最深窈,人迹罕至,惟樵子往来其间,山歌一曲,辄与樵斧丁丁相应答,岩石皆响,真山中之清籁也。”

如此清幽之地,理应探访。到了双峰村,连问数户村民,竟然都不知灵石山。终于找到一位老人指了方向,感激之余,不免把心中疑惑问了老人,为何竟然本地村民会不知灵石山。老人笑了,现在村庄本地人多在城里生活,也有本地人在此开设茶室餐馆,但请的都是外地人帮工,何况现在双峰是以茶闻名,灵石山自然很少人知道了。

循着老人的指引,终于在茶叶博物馆附近找到了一条上山的小路。一路踩着厚厚的落叶和枯木,可知游人甚少。爬至半高,渐渐开阔一些,虽有些石头,但已无诗中圣境。直到山顶,仍没有发现令人惊奇的灵石,倒不时会有茂密的灌木,没有清幽,但觉荒凉。既来了,还是在山上喊起了寂廖的回声。在下山的另一条路,却发现了石人,还有石马和石羊,均是人工雕琢,仔细一看,像是古墓前的一些石雕。质地极好,证明灵石山确曾经名符其实。我兴奋的继续往前行走,空气愈来愈清奇,一群飞鸟没入了满是寂静的山谷,我仿佛听见了樵夫的歌声。对面走来的应是一对毅行的夫妇,热情的和我挥手打招呼,我也赶紧挥手致意,瞬间在这清野的灵石山中感到了暖意。他们肩上的行囊,是这山中的风景,也有我曾经的身影,不会长久的停留,但会永远记住此刻的风景。昔日伯牙的至交钟子期就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和拿板斧的樵夫,从此便有了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忽然很希望这对夫妇引吭高歌一曲,我定然放声相和。

归途捡起了几块有趣的小石放进背包,所有的事物都有存在的意义。城市给人们带来希望,也让人疲惫。而在这里,时光如水般慢慢流淌,灵石如同领悟,在虚空之中,在众生心间。樵歌如同禅音,是心中的光明,是还未知的人生

世间的“灵石樵歌”其实一直都在,只是这功利繁华的世间,让人们的心中渐没了“灵石樵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