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葛彦散文系列:千年遗痕

本文已影响 9.36K人  遇见

孟春时节,百草回芽,万物复苏。驾车驶入徽州,本欲开启一段旅程,却误入了千年前一段被遗忘的时光里。车行山间,渐入画境,群山环绕,连绵迤逦,渺渺尘世,瞬间远逝。“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正契合此意境吧。随着马头墙、青砖黛瓦被勾勒在郁郁葱葱的墨色间,一条静谧千年的遗痕,就隐在山脉深处,但她的气息与脉博,仿佛与我的心湖相连,像一次穿越时空的探访。

葛彦散文系列:千年遗痕

山光水色,静气袭人,风掠山间,竹波微澜。独一无二的明代古村落——呈坎,林次栉比地隐在葱茏烟树间。在晚明一种明晃晃的慌乱背影里,恍若履痕处处的徽商,生命回首间,心头涌来的层层潮水,或幽幽残梦,在黯夜深处,闪着一种神秘的微芒,挥之不去,心遂故园忆旧梦吧。这里有太多的人文触点,让人无法忘却。故而,说到自己是徽州人时,胡适会在他的口述自传中,依然用起娴熟的家乡话来。

呈坎,究竟有什么样的张力吸引得人们接踵而至?千百年来,她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成为前人探索发现生命玄奥,破译先哲圣言的神秘代码。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呈坎”二字的由来,正取自《易经》中“阴阳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天地万物,相生相克。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形成八卦布局,浑然天成,尽显了人文与天然融合之妙境,这是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风水是一种自然界的力量,明清时代徽州族人对风水的关注正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寻一方风水宝地,亦是一生之所系。首先必须选择好水口,以锁住关口,多以标志性的建筑为益。绕过一面长如手卷似的马头墙,入眼静默的永兴湖,便至东汉至南宋时期的水口,以环秀桥相隔。湖面有大片的残荷,呼应着周遭古村落的气场,繁华落尽,淡泊浮世。还有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素淡之极。时光深处,每一株芦苇的生命达到极致,坚韧,柔软,随性,还有一种薄如蝉翼的味道,似乎活出了一种本真。你瞧湖面上的微光,除了透着云层天光外,还折射了一缕夕阳,正好投在一束芦花上,悠悠淡定,叫人恍惚不已。

斜阳残照下,处处皆风景。一束光线翻过鸳瓦粉墙,落脚于宝纶阁的“四水归堂”中,徒生静谧,目睹历经沧桑的建筑给心身视觉的冲击,仿佛时光倒流。台阶前沿屹立着十根向内凹成弧形的石柱,其后拱立着几十根圆柱,架起了纵横交错的月梁。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梁头替木和荷花托木雕等,无不融人间之智慧,汲历史之风霜,渗历朝工匠之精湛技艺。手指触摸大理石柱,一种凉意彻骨地渗入,时光的力量已经向世人彰显他的强大。石柱的边缘棱角已经模糊,石雕的表层也因无数手的扶过而有了光泽,这些都是唤醒沉睡历史的触点。时光的年轮似乎只驻足在前庭的一株千年古桂上,无常轮回,岑寂辽远。古祠原名 "贞静罗东舒先生祠",是族人祭祖、议事、举行重大礼制之处。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点睛之笔,相传主持续建此祠的罗应鹤,是明万历年间深得明神宗宠信的官员,他在这里供奉圣旨与收藏御赐珍品,“宝纶阁”因此得名。此祠占地五亩余,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气势宏伟威武。经过仪门,入大厅,其后便是宝纶阁,堂上匾额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整个古祠因集古、雅、伟、美为一体,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

若登上宝纶阁边的木楼梯,便到了呈坎村的最高点,可远眺黄山天都、莲花两峰之烟云,静谧的自然尽收眼底,曾经也可望见远行的商贾队列。如今,楼梯因年久已无法通行了。当年正因徽州经济和文化的超前繁荣,便产生了享誉海内外的徽商,他们多从徽州故里出发,肩负家族光宗耀祖的使命,最早走向江浙一带,而后足迹遍及各地,他们的财力是名人成长的基石。追溯历史,屈原以香草为喻,在《离骚》中寄寓了广育人才的理想: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他希望“冀枝叶之峻茂”。而柳宗元的“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则以树木为喻,表现出对人才培养的忧患意识。因此在古徽州的宗族观念里,考上科举,要种植桂树,便不难理解了。名人成才后有的走向仕途,有的经商发达,随后兴办教育促成族人后裔不断的成功,如此循环,呈现出呈坎名人历久不衰的盛况。历史上英隽辈出,人才济济,但无论栖身何处,在游子的心中,徽州仍蜕化为一个模糊的符号,藏于心灵深处的圣洁之地。目光无意间落在修旧如旧的接榫处,遥想盛极一时的徽州文化虽将远去,但那份亘古的静谧诗意,将永远流淌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

嗖,嗖的,岁月之风穿越而来,穿行在迷宫般的巷陌,于荒烟蔓草的庭院里,在斑驳陆离的墙面上,似乎凝成一个默然坚守的深邃背影,等着一次次手的触碰和心的追溯,忽儿隐约有声响传来,疑似听到了响彻千年的回音,空灵远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