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感悟“生活的艺术”——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有感

本文已影响 2.73W人  春云

一、逛枝江书市,收获多多

感悟“生活的艺术”——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有感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刚开始兴起超市时,枝江大礼堂空旷的广场上,举办了首届“书市”,我很好奇,一早就来到广场。那天,阳光明媚,整个广场上散发着一阵阵墨香,一排排书架上,各类书籍整齐地摆放其上,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亮眼。我一下子就瞅见了新版四大名著,便毫不犹豫地从书架上取下,抱在胸前。欲继续浏览时,咦,《林语堂文集》令我一震,怎么只有九本了,全套不是10卷吗?工作人员说,仅有这一套了,刚刚有人把第五卷《朱门》买走了。我没有丝毫迟疑,赶紧买下。(第六卷《苏东坡传 武则天传》后来被友人借出遗失)紧接着,还买了一些其他书籍。

那天,我花了大几百元,买得了心仪的书,心情就像明媚阳光一样灿烂,但也不免惆怅。

那时,单位按期偿还开发区债务,到了不能按期发工资的窘境,我们执着地坚守,相信总有一天会还完的。每天就是“家庭——单位——下乡”,做号称“天下第一难”的收款工作,每天早晨到驻点村签到后,入户收款,下午五点汇总收款进度。农民实在是交不出“农业税”了,除了个别人是有钱不交的。

所以,处于特殊时期,因了“争先创优”的压力,因了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压力,业余时间读书,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读完未有深刻印象,也没有多少心得,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光景,真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今年9月,我从南宁回枝江一趟,得以有空打开书柜,《生活的艺术》从一排排书中蹦出来,这是林语堂先生几十年生活经验的积累,“家庭之乐”“享受人生”“享受生命”“旅行的享受”“文化的享受”“悠闲的重要”等等,这些观点具有前瞻性,很新颖,接地气,接近生活,予人受用终生,那可是1996年5月,国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哦,时隔20多年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不正是倡导让人人享受美好生活吗?

二、丰富的心灵,崇尚悠闲生活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我相信在美国的繁忙生活中,他们也一定有一种企望,想躺在一片绿草地上,在美丽的树荫下什么事也不做,只想悠闲自在地去享受一个下午。‘醒来吧,生活!’”

“他们有时也喜欢松松肌肉,在沙滩上伸伸懒腰,或是静静地躺着,把一条腿舒服地跷起来,把手臂搁在头下当枕头。……应在他闲逸自适地躺在沙滩上,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时,他的灵魂喊着:‘人生真美妙啊!’”

读了林语堂这些文字,联想到户外人,一个个早起,带着干粮,咸菜,水果,穿着红黄蓝等各色防衣、速干衣,背着双肩包,挎着相机,有的还带着镰刀之类的工具,因为有可能涉足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全是荆棘丛生,无路可行,镰刀就派上用场了。他们的双足,攀爬至高山,延伸至谷底,意在探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趣,挑战自己的意志力。记得有一次徒步登山,钻丛林,走山脊,上山,下山,再上山,下山,不知翻过了多少座,望不到尽头的山峦,连绵逶迤,山下、山中的房舍,时近时远,若即若离,在每座山间打转转,不少驴友担心掉队,都会使出全身解数。上山“手脚并用”,匍匐向前,下山顺势坐地滑行,全然顾不得衣服会沾泥土,甚至会被划破,人会受伤。当晚统计,全天徒步2万余步。

清新的空气拂面怡人。在常年无人进入的大山里,开辟了专属户外人的“野路”,登上山顶,振臂呐喊,山坳里回声阵阵,回望一座座高山被征服在脚下,那叫一个自豪啊,长途跋涉的困和累,便在一次次勃发的自豪感中荡扫一尽。

抛开尘世,经常跟自己的心灵放假,去天空自由飞翔。

登顶的目标是既定的,举步攀爬,沿途欣赏奇异景色,团队合作,友情交融,这些过程是令人愉悦的,户外人从灵魂里喊道:“人生真美妙啊!”

三、柔软的性情,知足常乐也

“我以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几乎是像一首诗。它有韵律和拍子,也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

从天真朴实的童年,粗拙的青春期,活动较剧烈的成年、中年,平和、闲逸的老年,“像水果的成熟或好酒的醇熟一样。”“最后生命的火花闪灭,一个人便永远长眠不醒了。我们应当能够体验出这种人生的韵律之美,像欣赏大交响曲那样地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的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

“在我们许多人中,有时震音或激越之音太多。因此听来甚觉刺耳;我们也许应该有一些以恒河般伟大的音律和雄壮的音波,慢慢地永远地向着大海流去。”

“人类似分成二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现实主义者,是造成人类进步的二种动力。人性好似泥土,由理想主义浇灌后即变成柔软可塑的东西,但是使泥土凝结的还是泥土本身,不然我们早就蒸发而化气了。”

“所谓适当的混合,就是将泥土保持着适宜的柔软可塑的状态,半湿半燥,恰到好处。”

“人类好似一对理想主义的夫妻,对于他们的住所永远感到不满意,每三个月总要搬一次家,他们以为没有一块地方是理想的,而没有到过的地方似乎总是好的。幸而人类也赋有一种幽默感,其功用,是在纠正人类的梦想,而引导人们去和现实世界相接触。……这是多么伟大的天赋,而中国人就富于这种特质。”

人在现实中生活,有梦想,也得面对现实,不切实际的梦想是幻想,追逐梦想,把诗样的人生演绎好,心地乐观旷达,待人处事坦诚,常怀感恩之心,满足安逸生活,自得其乐,提高生命质量。

林语堂对人类发展,比作夫妻的磨合与适应,与保鲜,与相知相携,与长足发展白头偕老。对人生各个阶段,用水果和酿酒的过程形容。对人性,用泥土比拟,半湿半燥,保持柔软,可塑。柔软性情可表现在多方面,与人相处,多关爱,多帮助,多安慰,多鼓励,不争不斗,遇事平和应对。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内心的笃定和澄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待好自己应待的人,岂不是很好吗?

四、烟酒茶、花石鸟,无不是人生无尽的享受

“烟酒茶的适当享受,只能在空闲、友谊和乐于招待之中发展出来。只有富于交友心,择友极慎,天然喜爱闲适生活的人士,方有圆满享受烟酒茶的机会。”

“享受这三件东西,也如享受雪月花草一般,须有适当的同伴。中国的生活艺术家最注意此点。……最紧要的是心境。和性情相投的人交朋友。”

“眼前一笑皆知己,座上全无碍目人。”

“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

林语堂对茶的功效:“露水实在具有芬芳和神秘的功用,和茶的优劣很有关系。”“露水实在是天地在夜间和融合的精英。至今尚有人相信露水为清新神秘的琼浆,多饮即能致人寿与长生。”

对采茶:“采茶必须天气清明的清早,当山上的空气极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于叶上时,所采的茶叶方称上品。”

对采制烹煮的过程:“都须十分清洁。采摘烘焙,烹煮取饮之时,手上或杯壶中略有油腻不洁,便会使它丧失美味。”他把茶当作凡间纯洁的象征。

“凡真正爱茶者,单是摇摩茶具,已经自有其乐趣。”

“茶为最上者,应尽婴孩身上一般的带着‘奶花香’”。

中国人对茶,“以它为风雅隐士的珍品。”

这每一步,无不是眼里、心中毫无富丽繁华景象和杂念时,方能真正地享受杯壶之美。

关于花,林语堂曰:“提到荷花时便想到风凉夏早的池边。湖莲自成一种,是花中之最美者。消夏而没有莲花,实不能称为美满。从实用方面讲,这花从顶到根,没有一样是废物。莲根即藕,是绝佳的水果;荷叶可包扎食物;花可供赏玩;子即莲子,尤为食物中的仙品,新鲜生吃,晾干后煮了吃!

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之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式样、精神和气氛。”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艺花可以邀碟,垒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伫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我喜欢花、石、鸟的灵性之故,使人心情澄净之故,而尤喜这些佳句,予人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