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抒情散文

归去来兮

本文已影响 1.39W人  慕白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一千七百多年前,在《归去来兮辞》的开头,陶渊明发出了这千年一问。田地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料理呢?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他正立于船头,任江风拂面,任溅起的水花沾湿他的衣襟,他丝毫不在乎:一个将要归家的游子,又怎么会在乎这点小事呢?渊明的家,是田园,是山水,是自然,是他那颗本属于自然的心。人只有在“家”时,心灵是最放松的,渊明如此,我们也是如此。

归去来兮

一千多年过去,世事沧桑,人间浮沉,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很难找到与古人的相同或相通之处。不过这句话也许并不完全正确,我们在物质方面确实与古人有着极大的差异,但心灵呢?在读《归去来兮辞》的时候,你会感受到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潇洒吗?看到《将进酒》时,你能体会到李太白的豪放不羁、才气纵横吗?我想,无疑是能的,这种体会或者感悟不是老师教的,而是靠我们的内心,靠我们与古人的心灵相通,靠的是我们对于心灵栖息地的认同。

我们常说,现代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浮躁的社会来自于浮躁的人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些人早就舍弃了心里的那个家,他成了一个浪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但是无论在何时,总有些人愿意坚守自己的内心,在心里给自己留一片净土。比如明末的黄宗羲,顾炎武等等。他们也一定是读过《归去来兮辞》的,他们的心理也肯定是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他们:回来吧,回到你的家来吧。于是,他们或归隐山林,著书立说;或骑驴携书,游遍山河。他们心中的家也许不是田园,不是山水,而是那个不灭的儒家文化,在那个纷乱的时代,这个学说需要传承下去,需要有人来把它放入心灵之家。时代有幸,亭林先生、梨洲先生也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也许,他们在决定归去的一刻,也开心地喊着“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吧。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不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换句话说,美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的,它就在心中的那个家。渊明投笔归田,田园无疑是他心中最美的存在;而弘一法师舍弃盛名而遁入空门,佛法对他而言就是心中最美的存在。心灵常常召唤你回归,然而,心灵里一定是有美丽的事物栖息的,否则,你又怎会愿意听从他的召唤呢?毕竟,每个人都愿意和美的事物相处,无论是人,是物,还是精神世界。这一点,古人看得很透彻: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在心灵世界,这一点也是通用的。

道家的修行,佛家的参禅,儒家的格物致知,除却那些功利的目的之外,我想,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寻自己的本心吧。不知是不是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亦或是陶渊明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影响呢?世事已过千年,许多事情已经不可探究。然而不管怎样,他们是殊途同归的。其实,所谓的“成佛”“得道”,褪去后人添加的神话色彩,本质指的就是找到并回归自己的内心,从中悟出真理,悟出天地之间的大道。可见,回归本心是悟出真理的前提,而那一声“归去来兮”则是回归前的召唤。

如果说,古代的环境需要保持本心,那么现代人则更需要。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裹挟着我们渐渐漂远,许多人的那个家,可能早已经被冲毁,所以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就像城市里的游魂。没有家的滋味是痛苦的,有时候足以摧毁一个人。我不禁想起了逝去的张国荣先生。哥哥的一生是耀眼的,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他失去了那个家,所以在人生路上他迷路了,接着就是无尽的恐惧,最终,它选择了一种最极端的方式来化解这种恐惧……惋惜之余,回归本心和人生意义的寻找值得我们去重视。不妨静下心来,闭上双眼,聆听自己的内心,也许你就会听到一个悠远的声音在对你呼喊:“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