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空间文字

水参照

本文已影响 7.47K人  猫

水为万物之源,地球的水偱环的完成,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是水患无穷。人们受水患之苦,水患是人类历史上一直以来头疼的事情。为此,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力用于治理水患,同时也用于抵御干旱。

水

今年我国又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对百姓生活造成诸多的不方便,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损失。这又让治水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面前的水利设施情况。

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占水库总数的42.5%.据水利部统计,中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南5省(区、市)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群众“靠天吃饭”意识根深蒂固,患(洪)水害得意识高于抗旱节水意识,对水资源高效利用重视不够。但近30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天气不断出现,成为新的危机因素。

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带动下,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427亿元。干旱气候下,中国一些省区更加重视和改善水利系统。但是现有的水利设施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仍然不配套。

水利建设还要不要搞?怎么搞?中国是有很大的GDP了,是有很强的综合国力了,但是,这些东西更多的是体现在少部分人身上,还没有真正体现到普通百姓身上,尤其是没有体现在农民身上,这种情况总不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吧?我们所有人吃的都是农民种的粮食,我们还要一直吃下去,是该给农民一些支持的时候了,是该好好地修修水利工程了,我这样说可能让很多领导感觉比较冤,因为这些年来国家确实也投了不少钱,就是没看到成绩。

如何进行新一轮的水利建设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一个农业发展战略问题。

说水利建设关系到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决不是危言耸听,理由有三:

一、农业仍然是国之立命之本。

中国的农村人口有近六亿,农业的发展仍然是国之立命之本,虽然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农业,尤其是依靠现代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很多功能都辐射到农村,就面前而言,城市的很多产业都依靠农村提供资源,只有更好地发展农业,才能达到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而水利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水利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

水利关系到国计民生,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必不可少的保障, 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水利的发展必须优先于其它工业部门,整个国民经济才能不断前进。

我国属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影响的季风气候区,全年60-80% 的降雨量集中在汛期,暴雨洪水造成的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洪水灾害。 如何防治水害,提高防洪减灾能力,至关重要。防洪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 务。日前解决洪水问题,其一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针,合理安排蓄、泄、滞、分 的工程措施;其二是为了减少洪泛区洪灾损失,采取颁布和实施法令、政策及防 洪工程以外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非工程措施。

在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利用新理论新技术,研究适合当代新技术特点的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提高防洪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意义深远。

三、农业的发展依靠水利的发展,水利建设的滞后制约农业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占水利投资的比重偏低。按水利部统计数据,1980年-2008年农田水利投入占水利基本建设的比重平均为6%.政府对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明显不足。此外,由于一些地方财政困难,以往地方配套资金并未完全落实。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老化失修,难以抗御重大自然灾害。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8%,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仍然“靠天吃饭”.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分散,难以提高使用效力和效率。四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管护和维修机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瓶颈。五是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7,农业节水潜力还很大。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时刻,特别是农业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严峻挑战,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实现连续6年丰收,连续6年增产,但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依然很大,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更积极、更直接、更有效的综合措施,把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