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情随笔

学会在黑暗中摸索

本文已影响 8.87K人  春云

读书时,在学校做过“蒙面游戏”,两队人数相等的学生,分别背靠背列队站立,用黑色布条将双眼蒙住,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各自转身伸开双手,缓缓向前走向对方。这时有的人很镇定,用双手号来号去,在抓住一个人后,会用手去捏对方的胳膊、拽腿,用手感受此人的胖瘦,平时是否爱运动,用手摸头,掂量此人的高矮,静静地感受此人的呼吸等,而对方也在用同样的方式识别,揣摩,若能同时猜出对方是谁,那就会惊奇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并不约而同地摘掉黑布条,双方来一个亲密的拥抱,在原地蹦起来,那种平时很熟悉,很了解而达成的默契,都在高声的呐喊,以及欢快的神情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学会在黑暗中摸索

我一般都能辨认出对方来。因为都是每天朝夕相处的同学,对同学的情况了如指掌。

而有的不能专注,不能静心,不能用心地做完这个带有探索性质的体验过程,特别是有的很快就辨认出对方了,在欢呼,在蹦跳,更加让此类人心生急躁,而大脑发蒙,一时处于慌乱之中,以至于最终在游戏时间结束,还不能辨别出对方的也大有人在。

到了冬季,本来白昼渐短,若遇阴雨天,黑夜更是来得早,我因一直担任班上学习委员,每次放晚学前,要把各位同学的作业本收齐,交到老师的办公桌上,做完这一切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走了,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伸手不见五指,农户几乎都是关门闭户,偶尔有一两户透出星星点点,那是点着煤油灯,且为了节约,把灯芯捻子捻得很小,而发出的微弱的光。

本是每天往返四趟的路,再熟悉不过的路,还是有点害怕,因为生产队的老人经常讲“鬼火”跟人缠的故事,后来知道了是物质守恒,腐烂的草木化腐朽为神奇,发出淡绿、淡蓝、淡黄色的光,俗称“萤火”。有时在坟茔地可见,老人便说是“鬼火”。一想到这些,便吓得双腿发软,浑身冒冷汗。我就跟自己壮胆,抬腿一路小跑,沿途发出重重的脚步声,还有两手摆动时,衣服磨擦的“沙沙”声,再就是咳嗽两声,边跑边回头,看后面有没有“鬼火”跟来,感觉腿子不听使唤似的,越急越跑不动。其实跑得够快了,是心里着急。记得曾经有“萤火”一直跟随我,飘了好一阵儿。那真是把我吓着了,回家后衣服都湿透了。

小时候,就着煤油灯做作业,做完作业睡觉时,早已乌漆嘛黑了,躺在床上,心里静静地回想当天学过的东西,一遍一遍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这样就加深了理解性的记忆。

记得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怯场”,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他本是学科优秀,进取向上的好老师,可面对三尺讲台和稚嫩的学童,偏偏生出胆怯来,满脸涨得通红,说话带点结巴。

这位老师不甘心。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学校附近一片竹林里“实习”,把一根根翠竹当做一个个学童,把竹林当作“实战”的课堂,风打竹叶的“沙沙”声,她当作是对他讲课的回应和掌声,林中的野兔被吓得乱窜,他当作是对他的考验,一连坚持十天半月,说话不结巴了,面对三尺讲台和满堂学童,能畅怀胸臆地传道授业解惑了。他对满脸稚气的我们说:“感谢黑暗中的那片竹林!”

随着渐渐长大,就读百里高中,那时是两年制,有一年半是走读,最后半年冲刺高考了,学校安排住宿。

在这一年半走读的日子里,依然是每天往返四趟,每趟足有2000米,每趟都像田径运动员竞走似的,中午回家就吃饭,放下碗筷就朝学校跑,记忆犹新的是,饭吃得急,路走得急,经常感到“吊气疼(本地方言,实为吃快了,腹中进了空气,导致胃部不适)”。

晚上下自习回家,黑灯瞎火的,我不东张西望,就专心地走路,有时会听到一些声响,我能更专注地听声音发自何处,准确地辨别不同的声音,是自然界物体本能发出的声音,如风声,大风刮到树枝上的“飒飒”声,小溪沟里、渠道里的流水声。准确地辨别声音,能及时应对突发的状况,不至于走的跌跌撞撞,不至于摔跤。当有陌生人从身旁穿过,带来“蹬蹬瞪”的声音时,按照母亲教我的“咳嗽”两声,叫“打响声”,实为自己壮胆。

参加工作在百里洲,干了11个月的农业技术员,算是本行,被组织上安排担任公社团委副书记,当然通过选举产生,大约是第三个年头,因新和管理区的妇联主任曹大姐生病住院,安排我兼任该管理区妇联主任一职,并安排住下,公社机关的宿舍保留,有时要回机关开会,我便在公社、管理区两头跑。

1983年夏天的某一日,闷热了一天。晚饭后,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我带了雨伞,从管理区出发,去某村看望生病的同学,她住在她的姐姐家。这么大的雨,不可能驱自行车,我选择炒近路,即从一片片棉花田斜穿过,平常也有行人从此路走到码头,乘船过江到县城。

从棉田里走出来的“路”,且只能走人,不能行车。棉杆已长到一人多高。由于暴雨下得陡,棉田里的横沟、直沟、厢沟,便积了一汪汪的水,这条近路上,自然布满了这横沟、直沟、厢沟的缺口,在闪电时,就能看到这若干个缺口里积满了白花花的水,在暴雨轰轰隆隆地下时,感到四周全是黑漆漆的,就这若干个缺口是白花花的。我记住母亲的话,在下雨的夜晚,千万不要朝白花花的地方走去,它有可能是一些坑坑洼洼的积水,有可能就是堰塘了,要是不小心,走到堰塘了就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哟,那是要命的哟!所以,我在雨天的夜晚,特别小心。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己说出去的话就要兑现,这是我一贯做人的准则。就靠着母亲的话语在耳畔回响,靠着对同学的一番真情,靠着答应同学姐姐“我一定会去看她”的一句话,我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走在棉花地里的小路上。

平时走这条路,大约只需近一个小时,而这次一听到雷声阵阵,我便停下来,有时会捂住耳朵,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硬是走了两三个小时,膝盖以下全部湿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叩击同学姐姐的家门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了,她姐姐赶紧披衣开门,喜出望外:“梁春云,你真是一个讲信用的人!真是没有想到,今天下这么大的暴风雨,你还会赶来的!”“我答应来的,就一定会来!”这是我的回答。

同学的姐姐真的感动了,随即下厨,给我煮了四个“荷包蛋”。我艰难地一路奔来,把能量消耗光了,感到又饿又冷,正需要能量补充,立马把四个“荷包蛋”一扫而光。

自从到了那个同学的姐姐家里,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没有失信。记得一直在同学床边静坐,等到天亮后,才返回单位上班。

这事过去已经37年了,有时回想起来,自己会问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勇气?答案很简单。我把同学情谊看的很重,把答应同学姐姐的话当做“承诺”。也许有人会说,次日去看同学不行吗?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此话不无道理。但我的原则是,今日事今日毕。这天去看望同学,是我答应她姐姐当晚一定去的,“六月(指农历)的天,暴雨勤”,“六月(指农历)的雨,隔牛背(意指相邻的两地,一处下瓢泼大雨,一处无风无雨,甚至出太阳)”,也是预料之中的。但我就是“一根筋”。

“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这是《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中的一句话,“常无懈倦,恒求善事”,我时刻谨记于心。

同年,我被从行政岗位抽调,参加震惊全省,乃至全国的苏某重大碎尸案专案组的工作,有很多时候是在夜晚取证和开案件分析研讨会。记得第一次跟随出现场,是在一个不见月亮和星星的黑夜,微凉的风吹在身上,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刑警们吃住在管理区,夜以继日地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开展“地毯式”的勘察,排查嫌疑人,调查取证,还要忍受不明群众的指责,甚至谩骂,什么刑警队就是“粮食局”啊,警察是“饭桶”啊等等,我与县公安局长亲自挂帅的专班人员朝夕相处,深知这个“无头案”的破案难度。在经过历时8个月的艰苦鏖战后,终于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证据链”,最后一举破获,大快人心。

在这一个个令人心境震颤的黑夜里,刑警们雄姿威武,正义凛然,给我传导了强大的正能量。

后来工作在基层,加班加点是常事,很晚回家成为常态,有时候不想打的,只想静静地在沉寂的夜色中走一走,理一理工作思路,让高压态势下的心脏得到片刻的舒缓和宁静。

夜幕下的行走、静心、思索,成为我一生的习惯。

一转眼的功夫,我的工作服务年限已满,2018年底就告别曾经为之付出大半生的工作岗位,远赴南宁女儿家里,帮助带孙女。闲暇之余,舞文弄墨,以之消遣,不亦乐乎。

2020庚子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控制蔓延事态刻不容缓,封城、封水陆交通、封航班、封村、封社区的消息,在微信中可谓是如雪花般铺天盖地,每天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人数、死亡人数,时时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微信朋友圈中,有很多人心焦、忧虑、恐慌、坐卧不宁,都很正常。

我在这个时期尤为冷静。得益于当医生的女儿女婿传授相关防疫知识,做好防护,减少外出等,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每每宅家隔离的晚上,我有意识地关灯,在房间里独处静思,稳定自己的情绪,对满天飞的信息进行甄别,用理智、理性战胜心里恐惧,安心宅家。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南宁遇到回南天时,最明显的是,墙壁、地面、镜子上都是湿漉漉的,镜子上布满雾气,即使反复擦拭,仍然什么也看不清,镜子失去了它应有的“正衣冠”“正容颜”的功能,全是“一马虎”。对于镜子自身来说,它感觉无异于陷入无法辨别方向的窘境——“黑夜”。

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不应该被飘渺的雾气蒙蔽了双眼,而要避免这种“镜子效应”和“一马虎”,冷静地思索事物的两面性或多面性,客观、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或发展中的波折,甚至是迂回、曲折的过程,只要总体目标是健康向上的,总体趋势是好的、有利的,在全方位地品论、针砭利弊后,得出较合理的、客观的、正确的结论。

“纵然是深沉的黑夜,也遮不住一丝光亮。”让我们记住佚名的至理名言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