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情随笔

品道六龙茶

本文已影响 1.88W人 

我不经常喝茶,特别是绿茶,因胃有问题,对含碱性的东西还是谨慎一点为好。但并不代表我对茶就失去了兴趣,毕竟茶是中国文化里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少了她,喝的文化就少了几份颜色,她可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道好菜。

品道六龙茶

中国人爱喝茶,有朋自远方来,品一口好茶,比几多客气好话都管用,如果客人来你家,没有茶,说明这个主人家品味不够,客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看法。难怪过去常有人说“到你家讨口茶喝”,如果喝水就说“讨碗水喝”,根据你要喝的不同,量词也跟着不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讲究,说明茶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世界上的茶类千万种,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叫南丹,位于广西的西北部,是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小县城,县城虽小,但物产很丰富,其中就有一种茶叫六龙茶。六龙,这个名字很好听,凡是与龙这个字沾边的,就有一种气势在里面,六龙茶的名字由来,肯定与地方名字有关,因为六茶茶种植区域就是六寨镇的龙马村,更因为龙马村走出一名将军叫莫树杰,这可是一名响当当的爱国抗日名将,曾是国民革命军桂西军政区司令部中将司令,解放后任自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其种下的茶树至今还在,而且长得很茂盛,六龙茶的母茶就取自当年这些保存下来的茶种。再加上六寨镇,两者各取一字,组成了六龙,可畏是信手拈来,好记,好用,还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

这几年来,我与六龙茶打了不少交道,见证着六龙茶产业的不断变化,也知道南丹人爱喝六龙茶。六龙茶从小产业逐步走稳向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市场上小有名声,喝过的人都说好,虽然产业规模还不算大,但六龙茶人用过硬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把小产业做成精品,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推出的绿茶、红茶、黑茶三大类14款产品,一经上市,就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六龙”“六寨古茶山”及“六龙岩赤”三个品牌商标更是成为六龙茶的护家宝,频频在国内各大展销评比会上获奖,其获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这块金字招牌名付其实,含金量的确很重,在这一领域获此殊荣还真不多得。

六龙茶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因素造就六龙茶特有的高山茶品质外,六龙人的精神才是这枚茶叶得以香飘四方的密码。胡红梅女士是这片茶园的主人,其与六龙茶结缘并非偶然,好茶须寻得有心人,方能倾情绽放,而胡女士看中的是小小茶叶当中的那股气质和潜在能量,她必须为这片好茶叶讲好故事,讲出一种精神来,让六龙茶成为茶叶家庭中的姣姣者,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加灿烂的色彩。

创业总是伴随着艰辛,八、九十年代那会,六龙茶基地还是农业部门的下属企业,企业改制后,人心涣散,无人再打理茶树,一些地块的茶树慢慢就淹没在杂木林当中,2004年,胡女士接手后,在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一个弱女子面对着静卧的茶山,只能横下一条心,自己慢慢摸索,带着一帮工人,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雨夜,也不知流过多少泪水和汗水,就这样摸爬滚打,把曾经荒芜的茶山整理出来,才有了如今满山嫩绿,生机盎然的景象。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胡女士和她的团队广开思路,大胆探索,在没有路的地方硬是开辟出一条大路。六龙茶生长在海拔1千米左右的高寒山区,这里云雾缭绕,阳光充足,早晚温差大,这为打造六龙茶高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胡女士当初接手六龙茶基地,也正是看中这一点。在他的带领下,对整个茶园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积极与各大专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成立了六龙茶研究所,探索和研究六龙茶高产栽培技术和深加工技术,积极培育六龙茶新品系,为六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六龙人瞄准了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课题,把建设现代茶园,推动农旅融合作为主攻方向。胡女士从创建六龙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入手,聚集各种发展要素,积极争取各类政策的扶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力度,随着1200多平方米的六龙茶文化展示中心和600多平方米的加工车间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六龙茶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的六龙茶山,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沿山而上,休闲步道在茶园中绕山而行,休闲凉亭矗立山顶,不时有游客深入茶园,体验采茶的乐趣,感受茶园的风景,呼吸大山新鲜的空气,舒缓心情的压力,如果把采来的茶叶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加工,收获自己劳动的果实,再樽一盏香茗在手,在六龙茶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民国的风情,与古人对话,那是一件无比惬意的事情。

如今的六龙茶人,已从《易经》中悟出了“时乘六龙以御天”的自然法则,在掌握六龙茶自然秉性的基础上,赋予了更高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以“天成珍品,文化养成”的从容自信守护着六龙神韵,自觉成为带领一方百姓致富的引领者,为南丹这片热土播下了长绿的种子,植入了浓厚的情感,浸润出独有的六龙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