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情随笔

何去何从参阅

本文已影响 1.39W人  短文学用户9076

这几天我所在的城市接连下了很久很久的雨,给人怅然若失的迷茫。像是拥有了一些什么,又好像在失去一些什么。

何去何从

我反复的看着电脑上那篇名为《乌镇是假的》的文章。浏览着各大网友的亲身体验。我不禁困惑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江南”这个词只囿于“小桥流水人家”这些简单的意象。他们似乎再也看不见“江南”这个地理概念之外的文化内涵。江南是吴越的滥觞,吴越人曾多次建立起对半壁政治史有着深远影响的割据政权。这里还曾是盛世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消遣之地,从而促使这片土地上诞生那众多的华彩佳句。但是如今,仅凭借着千篇一律的水乡旅游业、复刻的亭台水榭,就让现代人对于“江南”的想象开始变得匮乏,这是令人惊恐的。

那么为什么会发展到这样的困境?我想这还是对景区本身的认知与长久计划不到位。除了江南的乌镇,我们其实不妨看看北方的古村落,譬如徽州,皖南一带的古村落,像平遥古镇。纵观这些景点的开发,其特征其实可以共同总结为两点一是历史做依托,而是借用文化氛围的形象。但是事实上作为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我一走近江南的古村落景点里,我就被大街小巷的商品气息所包裹,我根本无法寻找到收获历史文化中的深刻内涵机会。这种景区有地方文化之名却不见特色之处,让旅游区所宣扬的历史底蕴大打折扣。这种古镇商业开发现状折射出的古镇发展趋同化现象正在一点点消解历史文化的想象空间。中华文化内蕴的吸引力就是胜在它的多样性,但是就现状而言我们能够保留或复原的东西愈发大同小异。试想如果每个人提到江南,只能联想到相同的画面,那我们的文化地理版图岂不是缺失了重要的一角。

曾经,形容乌镇的是木心的那首《从前慢》“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而如今形容乌镇的是“大家匆匆忙忙,说一句,不是一句”。一味盲目地借用历史文化招牌的不佳开发定位,使得游客与商家都无法获得真正的良好体验,这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

这一切像极了河水里的落花,它该何去何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