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情随笔

唤醒你身体里的那个诗人

本文已影响 1.91W人  佐罗3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心中已不像10年、20年前盼这盼那,或许这就是人老的心态和表现。但是思想并没有因此冻结,回忆过去、反思过往其实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而且不仅仅是想想而已,时刻有一种要把它们写出来的冲动,这也许就是人们老来都要写写回忆录的原因,自己也是俗人一个,当然不会免俗。

唤醒你身体里的那个诗人

作家严歌苓曾说:“其实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沉睡着一个诗人;多读书就能将他唤醒。”

仔细想来,说得挺有道理。我经常阅读像《网》上的一些散文诗歌、体会随笔,发现其中不乏文笔洒脱、意境高远的作者,应该是和我一样的一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当然许多人写写东西并不是因为想成名作为初衷的。写作需要灵气与悟性,我感觉更重要的在于坚持。我的高中年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个时代称为“文青时代”绝不为过,许多青年人、少年人都抱着一颗文艺的心,怀着一个作家的梦,沧海横流,大浪淘沙,几近30年过去,我们那一代人里真正称为作家诗人者寥寥,倒是现在从商、从政者众多。其中一位姓张的同学(确实姓张,真名隐去为好,以防被“人肉”,也有做广告之嫌),当时貌不出众,才未过人,不谦虚的讲,他那时的诗作,连我也是看不上的。时过境迁,时光荏苒,如今回到故乡的我,时常在省级刊物上拜读到这位老同学的散文、诗歌,听说他现在是广西大学的客座教授,创作的歌词曾被央视春晚采用。所以,我认为守住一颗诚心,“咬住冷冷的牙”,我们都有希望成为那匹北方的狼。

“如果你拥有童年时代的快乐,青年时代的漂泊,中年时代的幸福,那么你将拥有老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幸福。”这段话应该也适用于文学创作,人的经历对于创作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生活原型的作品是没有根据、没有灵魂的,只能是无本之木,给人读来的感觉也只是无病呻吟,比如当下的许多网络文学作品,说是“胡编滥造”也许有过,不可能给人们留下太深刻的记忆,不可能成为经典之作却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莫言,读他的系列小说作品,无不散发着山东高密的“地瓜味”、“高粱花子”味,那就是真实的生活带给他的灵感和醒悟,并在其之上有高质量的升华和延伸。

有人问:“我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天下之事不可能尽知尽懂,如何呢?”此时严歌苓所说的那下半句话,就能给我们解答。当年初读韩寒写的《三重门》时,惊叹于这个高一学生的学识和见解,那不是一个十几岁少年全部能够经历的。后来听到他本人和其父亲的介绍,才理解从小以来的广览多读是他写作的支撑和保障。

近期,我也有些“豆腐块”、“豆腐花”在各级报刊上刊出,有朋友调侃:准备“弃戎拾笔”啦!见笑,见笑,现在写的点东西就是自己亲身所经历的,所感受的,以飨众人是假,给自己一些心灵的慰藉才是本真;说得更要严重一点,把遥远的记忆落到纸面上,也许不知哪一年待到自己的头脑已显呆滞时,好给自己提个醒:有些东西今生是不可以忘却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