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史天地

我国18个产地的木版年画项目进入国度非遗名录 木版年画是什么?

本文已影响 1.76W人 

我国18个产地的木版年画项目进入国度非遗名录 木版年画是什么?

今年12月,经过科学的抢救、挖掘、整理、立档,我国目前已有18个产地的木版年画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12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的“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上透露的。

中国木版年画是运用木刻雕版、套色印刷、手工彩绘等技法呈现艺术形象的民俗绘画。作为节庆民俗的鲜明载体,木版年画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分布广,影响大,人文含量高,地域特色浓郁,民族风格鲜明。

冯骥才介绍,2002年以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率先实施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作。在全方位、大规模田野普查的基础上,现已出版22卷本《中国木版年画集成》、14卷本《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4期《年画研究》刊物,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形成30万字专著《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科学的抢救、挖掘、整理、立档,杨柳青、武强、桃花坞、朱仙镇、绵竹等18个年画产地正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保护的对象,而且还选定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并对重要的传承人做了口述史的记录。

尽管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冯骥才同时表示,农村城镇化、商品化、现代化、年俗的淡漠和改变严重破坏了年画生存的土壤,传承人找不到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的定位,同时老一辈传承人相继离世,传承现状不佳等都是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

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版年画的发展

传统年画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现代变革,出现了濒危局面,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被机器胶印所取代,现代化的发展,使民居的建筑格局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正带着昔日农耕社会田园牧歌的一抹余辉,艰难地行走在仍在城市化着的乡村以及城市中传统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中间。仅能够在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陕西凤翔、福建漳州、广东佛山、湖南滩头等地仅存的年画作坊看到这些尚存的年画。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传统木版年画也和许多其他濒危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一样,被列入了抢救和保护对象。

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夏挽群说:“木版年画在农耕时期的民俗基础已经消亡,人们已经不再张贴年画,木版年画已经从实用的年画变为收藏的年画。同时,现代人的审美倾向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木版年画不能应世而变,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和市场需求,就会逐渐萎缩、弱化甚至消亡,最后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

木版年画有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允许在商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肆意改变的,否则就会丧失了其文化和历史价值;但另一方面,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问题,面临着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的问题。如果简单地拒绝市场化、商品化,非遗很可能会失去其现实的生命力。

夏挽群认为,新年画内容的创新要确保在传统年画固有艺术风范、人文内涵、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做自然延伸,更重要的是外在形式上的创新,内容还应该是传统的,所谓“新瓶装旧酒”。正因为年画在形式上的创新还不够,所以还不能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