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解密

各方面都完胜刘备的公孙瓒为何成了陪衬

本文已影响 1.68W人 

读《三国演义》之人,从没有把公孙瓒当一回事。一来,公孙瓒武艺不算很厉害,难入读者法眼;二来,公孙瓒打仗老输,最后还落得过自焚而死的下场。更何况,在读者心目中,鹰扬河朔的袁绍尚且不咋地,被誉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的草包,早早被袁绍淘汰掉的公孙瓒就更是等而下之。

各方面都完胜刘备的公孙瓒为何成了陪衬

其实,作为北平太守的公孙瓒在三国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入了董卓的贼眼,袁绍的狼眼,赵云的浓眉大眼,更入了刘皇叔的“心眼”。罗贯中在小说前二十回中不断提及他,是寓着相当深意的。

公孙瓒,刘备的好友,为人有许多优点。其长相和家境都比刘备强多了,因而早早发迹。刘备拿得出手的官职————平原县令,还是公孙瓒表举得来的,公孙瓒曾对外介绍刘备“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听说关羽、张飞只是马步弓手,叹道:“如此可谓埋没英雄!”面对不可一世在虎牢关前耀武扬威的吕布,公孙瓒竟敢亲自持槊迎战,尽管不是敌手,至少能保住性命,不致残废。第七回应该是公孙瓒的重头戏,不过这一回的公孙瓒就没有虎牢关那么威风,被文丑杀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文丑的武艺据说是不如吕布的,但公孙瓒在文丑面前不失水准。吕布何等人物,只是仗着马快,差点刺中公孙瓒。文丑却将公孙瓒打得何其狼狈,由此可知吕布被誉为“第一猛将”确实值得商榷。尽管如此,公孙瓒依然有可取之处。袁绍派遣人扮作董卓家将杀害了其弟公孙越,第二天公孙瓒便发兵攻打袁绍,我便疑心公孙瓒袁绍军中有公孙瓒的内应通风报信,公孙瓒根本不用调查,准确无误地确定:是袁绍杀害了公孙越,而不是董卓家将,马上点起军马与袁绍开战。可见公孙瓒并非全无谋略之人。联想到赵云在投他时说出的话:“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可见公孙瓒在外还有一定忠君救民的口碑,不然是忽悠不了有头脑又谨慎的赵云来归投其麾下的。

但接着赵云和刘备“私定终身”的行为就令我们大大起疑,也值得我们深思。是公孙瓒什么行径令赵云突然改变了看法?赵云的最终归依刘备,恰源于赵云、刘备在公孙瓒处的相会。这表面上看是赵刘风云际会,但实际上,完全可能是公孙瓒用生命的实践给赵云特别是给刘备一个空前的巨大的启迪。

赵云对刘备说:“惜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公孙瓒做了什么?袁绍等辈是怎样的人?他们差在哪里?书中全都没有交代,赵云没说,刘备也未答。刘备的回话是:“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应该说,这句话,依刘备当时的处境,说出这样的话,就有点自命不凡了。

关键的话,赵云和刘备都没有说出来。公孙瓒到底缺少了什么?兵精粮足的一方诸侯,论实力名声都强于刘备太多了,但为什么都留不住赵云呢?袁绍留不住,公孙瓒也留不住,刘备反而留住了,这着实叫人奇怪。而当时还有很多口碑不错的诸侯刺史,比方说刘虞、陶谦、孔融,这都是些称得上有忠君救民之心的名人吧。曹操首倡义兵,讨伐董卓很卖力,还因此差点丧命,这也算一位口碑不错的人物吧(至于杀吕伯奢一事,恐怕只有陈宫知道,世人未必知晓),赵云都没有考虑,淘汰了袁绍、公孙瓒之后,直接选中了刘备,作为以后理想的、值得自己赴汤蹈火的贤君明主。也不过是跟刘备见了一面或者几面而已,刘备就鬼使神差般的把赵云“勾引”到自己的阵营里了。

而刘备,为什么又在战将如云的战场上对赵云情有独钟,并且相信赵云一定会自己所用?刘备的自信和自认强于公孙瓒的地方在哪里?

赵云对公孙瓒的一声叹息,在刘备耳中可能是惊雷!公孙瓒也许用他的生命实践给刘备上了生动的一课,刘备因此明白了公孙瓒没有出路和自己未来的出路。

第二十一回曹刘煮酒论英雄时,正饮间,传来了公孙瓒败亡的消息,刘备不胜感伤。但公孙瓒死之日,即使刘备重生之时,刘备随后向曹操提出领兵截击袁术,从此“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一去不回头,踏上了自己的霸业道路。

所以,公孙瓒一节,并非可有可无,于刘使君之命运来说,意义深长,不可忽视!但是,演义中的公孙瓒,包括雄踞冀州的袁绍,他们到底缺少什么,因此留不住赵云,是因为赵云看出公孙瓒跟袁绍一样,其实也没有忠君救民之心?那当时兵微将寡的刘备是如何在赵云面前表现自己有忠君救民之心的?最初的刘备也不见得有这样的口碑,他又是如何把赵云吸引过来的?这就有待各位细细品味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