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故事

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献上计策“隆中对”(原文翻译)

本文已影响 1.93W人 

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献上计策“隆中对”(原文翻译)

刘备屯军新野期间,谋士徐庶和名士司马徽先后向他推荐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是辅佐君主成功统一天下大业的奇才。刘备喜不自胜,即日带关羽、张飞去隆中恭请诸葛亮出山。

他们第一次来到隆中卧龙岗诸葛亮的茅屋前,书僮出门说:“先生今早出去了,踪迹不定,归期也不知道。”

刘备很失望,嘱咐书僮说:“如诸葛先生回来,只说刘备拜访。”便带关羽、张飞回新野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派使者打探消息。使者回报说:“卧龙先生已回来了。”

刘备很高兴,传令备马。

张飞不满地说:“一小小乡下村民;哥哥何必亲自会见,派人去叫来就是了。”

刘备责备道:“诸葛亮是当代贤人,岂能召唤!”说完上马,关、张只好相随。

当时正值严冬,乌云密布。走了几里,北风劲吹,雪花飘落。张飞说:“天寒地冻,不如回去避避风雪。”

刘备说:“我正要使诸葛亮知我真诚重视贤才的心愿,这是用人的第一要着。如你们怕冷,先回去好啦。”

张飞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冷吗?只是伯哥哥空劳神思,徒费精力罢了。”

刘备说:“不必多说废话,只相随同去就是。”

三人走进茅庐,又没遇见诸葛亮,只看到他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均说:“昨天家兄与友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说:“何处闲游?”

诸葛均说:“往来奠定,不知去所。家兄返家,当来回礼。”

刘备说:“怎能劳驾诸葛先生?过几天,我还要来。”说完,借了纸笔手写留言,以表敬慕诸葛亮之心。写罢,递与诸葛均,辞别返回新野。

光阴如箭,很快到了新春。刘备选择黄道吉日,斋戒三日,沐浴换衣,再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关公说:“兄长两次亲去,礼节算是到顶了,想来诸葛亮有名无实,故意回避。”

张飞叫道:“何劳哥哥去,我拿根绳子把他捆来就是了。”

刘备斥道:“不要无礼!古代齐桓公拜访东郭野人去五次才见一面,何况我要见大贤人呢?你今天不要去,我带二弟去。”

张飞说:“哥哥们都去。小弟怎敢落后?”

刘备说:“你要去,不可失礼!”

三人快近茅庐时.碰见诸葛均,说诸葛亮正在屋里。刘备大喜,书僮却说:“先生在草堂睡觉。”

刘备关照书僮不要惊动,只是下马站在门口石阶下等候,等了好久还不见诸葛亮起床。

张飞大怒道:“这家伙如此傲慢,待我去屋后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关公再三将他劝住。刘备足足等了两三个时辰,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的诚心和谦恭所感动,与刘备进行一番关于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策后,终于答应出山辅助刘备。

刘备善于让贤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用人之道,真是大智大谋啊!

诸葛亮为刘备献上计谋“隆中对”: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当时26岁)对刘备陈说天下形势及兴复汉室之计。陈寿完成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是太康十年(290年)。陈寿是听别人转述,然后整理出来的《隆中对》。

《三国志》既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

隆中对(陈寿)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译: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欢吟咏《梁父吟》。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译:(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一般人不承认这一点。

3、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徐元直)与诸葛亮很友好,认为确实这样。

4、时先主屯新野。

译:当时先主刘备屯兵新野。

5、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译:徐庶去拜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对先主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见他呢?”

6、先主曰:“君与俱来。”

译:先主(回答)说:“您与他一起来。”

7、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译: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见,不能委屈他来见您。

8、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将军您应该委屈尊驾去拜访他。”

9、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10、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译:先主就屏退跟随的人说:“汉朝衰落颓败,奸臣盗用了皇帝的政令,(致使皇上遭难出奔),蒙受风尘。

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译: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计(自己的)力量,想向天下伸张大义,然而(自己)智谋短浅,能力有限,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种局面)。

1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但是我还不想罢休,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13、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译: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以来,天下豪杰纷纷起兵,跨州连郡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14、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译: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而兵力薄弱。

15、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然而曹操终于能战胜袁绍,由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对人的筹划得当。

16、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军队,挟持着皇帝来号令诸侯,这方面,(您)确实不能用武力去与他争胜。

17、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孙权占有江东一带地方,已经历三代,那里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人能士被他任用,(孙权)这方面只可以作为外援来加以联合,而不能图谋夺取他。

18、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译:荆州北有汉水、沔水为屏障,往南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面直通巴郡、蜀郡,这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19、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译:然而它的主人却不能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您有意占领它吧?

20、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译: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广阔,自古被誉为“天都之国”,汉高祖凭借它而建成帝业。

21、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译:(益州牧)刘璋昏庸无能,张鲁又控制了他的北面,(虽然)益州百姓殷实,府库富足,但刘璋却不知爱惜百姓,那里聪明而有德才的人都盼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2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译: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族的后代,天下人都了解您是很守信义的,您广泛延揽英雄人物,又如饥似渴地访求贤人,

23、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译:如果能占有荆州、益州,依仗它险要的地形,与西边各少数民族和好,对南方的民族进行安抚,对外联合结好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24、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译:一旦局势发生大的变化,就派一员大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取(中原的)宛县和洛阳,

2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将军您亲自指挥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不用竹篮装着饭食,用壶盛满酒浆来欢迎您呢?

26、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果真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

27、先主曰:“善!”

译:先主刘备说:“好!”

2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译:从此先主刘备与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

29、关羽、张飞等不悦,

译:关羽、张飞等人很不高兴,

30、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译:先主解释这事说:“我有了孔明,就如同鱼儿有了水一样。

31、愿诸君勿复言。”

译: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

32、羽、飞乃止。

译:关羽、张飞才作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