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故事

历史经典故事15篇

本文已影响 8.34K人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典故?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经典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经典故事15篇

历史经典故事1

人物简介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描写马谡历史故事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马谡失街亭

马谡是诸葛亮身边的红人,他也是“纸上谈兵”、“言过其实”的代言人,马谡其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见《三国志。蜀书。马谡传》)马谡在军事上是很有见地的,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次失败就毁了自己的一生,这是诸葛亮的无奈,更是马谡的悲剧。

马氏五常 白眉最良

马谡一家五个兄弟,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之人,为此扬名乡里,马谡的哥哥马良,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人,马谡之兄,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的接待。章武元年,刘备建立起了自己的蜀汉政权,马良就跟随刘备做事,第二年,刘备让马良去招纳安抚蛮夷部落,在马良的游说下,各部落表示愿意响应刘备的号召,不幸的是,这一年,马良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遇害身亡。子承父业,刘备封马良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

哥哥马良是个难得的人才,马谡作为其弟,才华虽然不及哥哥,但是也是个人才。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因为其擅长谋略,而深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谈,彻夜谋划。被诸葛亮称为“旷世奇才”,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人各有其才,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方面,马谡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天下人很少有人能够在运筹帷幄和能战善战之间平衡,当马谡在这两者之间无法平衡的时候,街亭失守就成为了必然。

据史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他的才华被诸葛亮所赏识,并且诸葛亮很相信马谡,他经常要询问马谡对一件事的看法,征求马谡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量,而他们的主公刘备,一直对马谡的才能有所质疑,就算是在临死之前也不忘交代诸葛亮,这人不靠谱,要看紧点马谡,不要让他乱来。此话一说出后,诸葛亮也就算听了,不过,他依然相信马谡,为什么刘备如此交代,诸葛亮还不听取刘备的劝告?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马谡的确如他所说的,是个人才。

众所周知,马谡自从与哥哥马良一同为蜀汉政权卖命,马谡为诸葛亮做过很多事情,是诸葛亮的高级参谋,也是蜀汉政权的智囊团成员之一,他曾经跟随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攻心策略。短时间内难以收服南人,只有收取其心才能使南人真正归顺于你。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意见,不久,诸葛亮斩杀雍闿,并且他赦免了孟获,这一策略被诸葛亮实施为“七擒孟获”,从而保证了南方边境的安宁。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北伐前夕,依靠马谡的计谋,诸葛亮成功地离间魏国曹睿、司马懿君臣,为北伐奠定了胜利基础,才使得诸葛亮败夏侯,收姜维,破羌兵,灭王郎,紧接着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曹魏举国震惊。看他献平南之策时,可以发现他对战争的惊人洞察力;看他献反司马懿和曹睿之计,又看出他算计之工巧。而败后,马谡知罪伏法,丝毫不强调客观原因来替自己洗罪,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私交甚厚来循私,堂堂正正地受刑,没有一丝怨言。

历史经典故事2

夏鼐不露声色地点点头:“说得有道理。”经过商议,吴晗面露喜色:“那就上报试掘,开始行动吧。”

发现地宫隧道口

1956年5月9日清晨,赵其昌、白万玉率队来到现场,同时来了38名民工。民工是从附近村中抽调来的。白万玉一声令下,民工队长王启发一马当先挖下了第一锹。

“嗯,这里好像有字?”大家闻声围住石条,赵其昌、白万玉也急忙奔过去。果然,在一块横砌的小石条上,显出模糊不清的字迹。赵其昌找来毛刷刷掉上面覆盖的一层积土,奇迹出现了:石条上露出3个雕刻粗浅的字迹。经过仔细辨认,两人几乎同时喊出:“隧道门!”一阵兴奋过后,两位工作队长却对着石条发愣起来——为什么在这里出现3个字呢?会不会是故意制造的假象,如民间流传的“迷路石”……那么,这3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回顾史料,他们作着这样的推断,皇帝的死期是无法预测的,一旦死去,就需要立即打开陵墓,等待皇帝的棺椁入葬。这一工作是由工部主管,如果找不到入口,延误葬期,从工部尚书、郎司到工匠都要问罪。而经过长年累月的尘封土埋,入口定难寻找……赵其昌想着,转过身看着白万玉说:“我看这石条是当年建陵工匠偷偷留下的记号。”白万玉点点头道:“看来这里是通往地宫的隧道不成问题了。”

果然未出所料,十几天后,在探沟挖到离地面4.2米的深处时,发现了两侧用城砖整齐平铺的砖墙。一个多月的清理完成后,在“隧道门”刻石下面,又露出了一个用大城砖垒起的大门,也是通向地宫隧道的第一座大门。帝后棺椁入葬之后,大门就用城砖巧妙地堵死,磨砖对缝和城墙别无两样。当年的君臣工匠怎么也不会料到,三百多年之后,这精心的伪装终究未能遮住考古工作者的眼睛。

遗憾的是,门外是荒郊野地,如果挖开这墙门通道将无法保证陵内的安全。发掘人员没有将此门拆通,竟使埋藏在城墙券门之内的那块对发掘具有指路意义的小石碣,从工作队的眼皮底下逃脱了。石碣清清楚楚地刻着:“宝城券门内石碣一座城上村往里一丈就是隧道棕绳绳长三十四丈二尺是金刚墙前皮。”

这段文字可谓打开地宫的第一把钥匙。它至少告诉人们两个主题:一是从石碣本身所处的位置,往城墙里侧再掘进3米的距离就是通入地下玄宫的隧道;再就是说明此处在玄宫前面金刚墙前皮的准确距离。这块石碣,直到一年多地宫打开之后,才从墙中拆出。这个天赐的良机没有被及时抓住,发掘人员在以后的探索中陷入困惑与迷途已是无法避免的了……

注:

【鼐】

鼐(nài),本义大鼎。特指:大鼎、头鼎。古代周代天子用九鼎,诸侯最多可用七鼎,大夫最多可用五鼎,元士最多可用三鼎,士可用一鼎。平民百姓无权用鼎。

历史经典故事3

陈平是秦末汉初的贤士,身材高大魁梧,眉清目秀,非常漂亮,远近闻名。

陈胜起义时,陈平投奔魏王咎,因魏王咎不能采纳他的正确主张,他又去投奔项羽。

不久,因受到项羽的无端猜疑,又投奔刘邦。

陈平去见刘邦的那天,刘邦说:“我今天累了,想睡觉。

”陈平说:“我是慕你的大名而来,我的话不能留到明天说。

”刘邦在和陈平交谈过程中,发现陈平很有智谋,能说会道,说理透彻,于是就留在身边做谋士。

将军们见刘邦如此看重陈平,对刘邦说:“他是项羽的逃兵,谁知道他有没有本事,你为什么这样器重他?”大臣周勃和灌婴也说:“陈平只不过是长相漂亮,外表美得像帽子缀上的玉(美如冠玉),内里却空虚。

再说,他刚来不久,不知他的底细,你要多加考察。

”刘邦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自考察,发现陈平是个才貌双全的人,更加坚定了对陈平的看法,又多次给他加官。

陈平后来在辅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六出奇计,使刘邦转危为安,表现了杰出的智慧。

刘邦建立汉朝后,他被封为曲逆侯。

后来,他为汉王朝的稳定巩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史经典故事4

1805年,正值拿破仑积极准备进攻英国本土之际,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英国、奥地利、俄国、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也已做好进攻准备。8月,拿破仑因海战失利,遂即放弃登陆英国的企图。拿破仑获悉奥军西进、俄军拟与奥军会师的情报后,遂定下决心,改变部署,率军东进,在俄奥军会师前,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法军(17.6万人)挥师东进,以强行军速度,25天穿越法国本土。由于法军行动突然、神速,驻守在乌尔姆附近的奥军猝不及防,连遭法军重创。10月中旬,法军向乌尔姆发动进攻,20日,奥军6万人投降,法军大胜。法军乘乌尔姆大捷之余威,11月13日,一举攻占维也纳。奥军放弃维也纳后,向北转移。11月下旬,获俄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8.7万人)经数次战斗,退至维也纳以北的布尔诺、沃洛莫茨一线,在奥尔米茨地区占领阵地。拿破仑率法军尾追联军,追至布吕恩地区后,迫于形势停止前进,并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在布尔诺以东占领阵地。

当法军停止前进,选择有利地形准备阵地战时,俄奥联军乘机进入奥斯特利茨以西地区,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决意在援军到达前不采取积极的行动。拿破仑抓住这一时机,散布法军兵力薄弱,假意进行谈判,故意示弱以诱联军进攻。俄奥联军对法军作战企图估计错误,正在军中的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强令库图佐夫不待后续部队到达立即投入进攻。联军于11月27日,兵分5路按计划开始向布吕恩以东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为诱使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故意命令前沿部队后撤,放弃利于防御的普拉岑高地,诱使联军迂回,以便乘联军运动之际,攻击联军的侧后。联军抵达奥斯特利茨地域展开后,误认为法军惧战收缩,于12月2日仓促发起进攻。

12月2日晨7时,俄奥联军在宽12公里的正面展开进攻,将主力集中于左翼,以求切断法军退向维也纳的道路,造成围歼态势。奥斯特利茨西南部有一由湖泊和渔塘组成的水网沼泽地带,与利塔瓦河相连,形成许多隘路。拿破仑对俄奥联军的作战意图判断正确,在其右翼利用河流、水网沼泽地带的有利地形,设置阵地,以较少兵力阻击联军主力的进攻,几乎牵制了联军约一半兵力。而将法军主力集中在中央和左翼阵地,形成兵力上的优势。

奥斯特利茨会战开始后,法军在右翼以1万人的兵力牵制俄奥联军4万人,顶住了联军的进攻。俄奥联军为了保障左翼的进攻,把配置在普拉岑高地的纵队撤出,造成了中央兵力的空虚。普拉岑高地位于整个战场的中央,地位十分重要。法军很好地把握这一战机,将主力近6万兵力集中在该方向上,而联军仅4万人。法军形成兵力优势,于9时,以大纵深战斗队形向俄奥联军战斗队形中央发起攻击。联军面对锐利的攻势,伤亡惨重,节节败退。至11时,俄奥联军中央被突破,普拉岑高地被法军夺回。接着,法军完成中央突破,将联军拦腰切断,全线转入进攻。法军向联军左翼侧后实施主要突击。配置在中央和右翼的联军不敌法军的猛攻,开始退却。联军主力在普拉岑高地以南地区进行艰苦的战斗,被迫仓皇后撤,退至湖泊、水网沼泽地带,遭重创。结果,联军伤亡1.2万人,被俘1.5万人,法军损失不足万人。在会战过程中,俄国沙皇和奥国皇帝狼狈而逃;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兵败负伤,险成俘虏。

法军奥斯特利茨会战的胜利使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奥皇弗兰茨又一次向拿破仑求和,于12月15日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再次丧失大片领土和属地,付出大宗赔款。

会战后,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随即瓦解,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邦联,奥皇被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

奥斯特利茨会战突出体现了拿破仑的统帅才能。在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拿破仑巧妙地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的原则,成功地选择了实施冲击的时机;在会战过程中,他还保持了适当的预备队,并在关键时刻夺占了要害阵地,实施了有效的突击,适时地进行了追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相反,俄奥联军则在计划、组织和实施作战行动时一再严重失算:对法军情况侦察不够;对拿破仑作战企图判断错误;对军队缺乏统一的指挥,加之俄沙皇的干预,尽管俄军英勇奋战,终未能挽回败局。

恩格斯在《奥斯特利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利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他写道:“奥斯特利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以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同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利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

历史经典故事5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蔡君谟,他为了粉饰太平,便下了一道旨令,强令福州一带庶民,各家须在元宵节燃灯七盏。当时有个叫陈列的人,做了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面写了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太守蔡君谟看见了这首诗,不得不收回规定。陈列的灯诗可谓穷苦人民生活的写照,而这个太守也算是个识时务者。

历史经典故事6

1.隋唐小故事—毛驴告假

胡趱是唐朝宫廷的杂戏演员,因皇帝赏识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闲无事,便天天骑上毛

驴到朋友家下棋取乐。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热情远迎,并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驴子牵

到后院,细心喂养!”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灯,主人绝不肯让他回家。一天两天不新鲜,

数月如此,都知心头很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知心朋友而高兴。

一天,他正与主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突然接到皇帝传旨,要他立刻进宫应差。

胡趱不敢怠慢,急忙让主人把驴牵来。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主人出来,胡趱急了,奔进后院,

只见驴子浑身是汗,直喘粗气,正从磨盘上卸下肩来,胡趱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趱又来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样,习惯地拉开嗓门喊道:“仆人们

多加草料,好好喂驴!”

胡趱冷笑一声说:“抱歉得很,今天驴子来不了啦。”

主人问:“为什么?”

都知就说:“昨天回去头旋恶心,卧在棚里起不来了,请您准它几天假,让他缓缓气吧!”

2. “如挂角”的典故,说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逃亡,后加入瓦岗军,人称魏王。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

3.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 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 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 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 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 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温馨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 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 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 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4.好学不倦 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 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 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 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 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施施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 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温馨提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

5.困境即是赐予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 自我的契机。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 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 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 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 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 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 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 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 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 ,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 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 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温馨提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 ,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 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 正面价值。

历史经典故事7

权臣,指有权势之臣,专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在历史上,权臣层出不穷,如赵高、霍光、董卓、曹操、司马师、刘裕、杨坚等,大名鼎鼎。一般来说,权臣在官场历练多年,具有很强的政治手段,经验丰富,年龄较长。南北朝北齐时期,曾出现过一个权臣,名叫高俨,他十几岁时就专横朝野,后来政变夺权失败,死时也只有十四岁(按:虚岁),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权臣。

高俨(558年—571年),字仁威,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北齐后主高纬的弟弟,生母为胡氏。高俨自小非常聪慧,个性狡黠,很得父亲宠爱。清河四年(565年)四月,高湛禅位,太子高纬即位,是为后主。高湛表面上虽退居二线,成为享清福的太上皇帝,但实际上“名号虽殊,政犹己出”(《北齐书·后主本纪》),“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武成帝本纪》),依然死死地掌控者北齐的大权,高纬实则傀儡。在这种背景下,高俨开始高调步入政坛。

高俨九岁初封东平王,随后一路拜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领御史中丞,迁司徒、尚书令、大、录尚书事,成为手握军政大权、代父行职的风云人物,处理政务时的老成决断让一干王公大臣莫不畏惧,而此时的他,也不过十一二岁,竟成了北齐的权臣。有父亲给他撑腰,高俨小小年纪就气焰嚣张,一是摆谱,“俨恒在宫中,坐含光殿以视事,诸父皆拜焉”;二是僭越,“俨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所须悉官给。后主先得新奇,属官及工匠必获罪。”即便这样无礼,“太上、胡后犹以为不足”(《北齐书·高俨传》)。

高俨性格刚强,举一个例子,他经常患喉疾,医生给扎针时,他“张目不瞬”,眉头不皱,眼睛不眨,很有些男子汉气概。当时,高纬已经做了好几年皇帝,但高俨瞧不起这个皇帝哥哥,高俨也经常对父亲说高纬懦弱,将来不能指挥左右。高湛认为高俨“当有所成”,甚至一度“以后主为劣,有废立意”(《北齐书·高俨传》),想废掉高纬,另立高俨为皇帝。后在群臣的劝谏下,高湛才作罢。

有父亲罩着、宠着,高俨是不可一世的一号人物,连高纬都得靠边站。高湛一死,高俨也就失去了靠山。天统四年(568年)十二月,高湛驾崩,这对高俨来说如同晴天霹雳。高纬亲政后,对高俨还算不错,改封高俨为琅邪王,并继续加封其官职,次年高俨十二岁就做到了大司马。其实,高俨如果就此打住,或安心辅佐,或急流勇退,或许都会有一个好的归宿,但他偏偏是个不甘寂寞的主。

武平元年(570年),发生了一件事,让高俨陷入了困境。当时,高俨见大臣和士开、骆提婆等人奢侈恣肆,大兴宅第,十分不满,凶狠狠地教训了他们。二人私底下议论,琅邪王高俨眼光闪动,能看穿人的腑脏,刚才只不过是同他打了一下交道,就紧张得浑身冒汗,在天子面前奏事还不至于这样。这件事发生后,二人“由是忌之”(《北齐书·高俨传》),对高俨开始忌恨起来。高俨虽然身份高贵,但他招惹了小人,而且是皇帝身边的小人,他们能放过他吗?

果然,厄运来了。武平二年(571年),高纬下令让高俨住进北宫,要求他五日一朝,不久又让高俨任太子太保,余职全部解除,但还兼中丞,督察京师,意在“移俨于外,然后夺其兵权”。高纬此举,显然是和士开的主意。了解实情后,高俨对侍中冯子琮说要杀死和士开,而冯子琮也想废掉后主而立高俨为帝。随即,高俨指使人弹劾和士开,并通过欺骗的手段得到了高纬的同意,并矫诏蒙骗过了领军厍狄伏连。第二天,高俨就派人将和士开捆送给了御史。接着,高俨又指派冯永洛在御史台杀死了和士开。

和士开是当朝重臣,高纬宠臣,这么无缘无故地死了,高纬必定追究,后果很严重。与其等死,不如一搏,参与杀戮的党徒们逼迫高俨把斗争进行到底。高俨也想取代高纬,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率领京畿三千多军士屯驻到了高玮处所外的千秋门。高纬大惊,先是派人去召见高俨,后又向太后求救,均不奏效。最后,高纬总算找来了斛律光这颗救星。斛律光认为“小儿辈弄兵,与交手即乱”,没什么可害怕的,劝高纬亲自出马,便可化解危机。果然,高纬一露面,高俨部众“骇散”(《北齐书·高俨传》),政变宣告失败。

高俨小小年纪就敢诛杀大臣,发起政变,显示出了非凡的能力和魄力,这让高纬本对高俨更加忌惮。然而,高俨毕竟太年轻了,他就像一个被宠坏了自视甚高的幼稚小孩子,一旦挫折了就一下子溃不成军。自此以后,高俨天天躲在太后宫内。众人以“琅邪王聪明雄勇,当今无敌,观其相表,殆非人臣”为由,皆劝高纬杀掉高俨,以绝后患。高纬犹豫不决,直到九月下旬才决定下手。“是夜四更,帝召俨,俨疑之。……俨出至永巷,刘桃枝反接其手。……桃枝以袂塞其口,反袍蒙头负出,至大明宫,鼻血满面,立杀之”(《北齐书·高俨传》),高俨时年十四岁。他的四个遗腹子,生下几个月后皆被处死。一代权臣不仅弄丢了自家性命,还弄了个断子绝孙。

历史经典故事8

秦昭王“五跪”引才

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随后,秦昭王又下一次跪,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

今天的企业老板做何感想,将如何引才纳贤?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是否有老板们来做续尼?

刘备“苦心”留才

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这日,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你放心去吧”。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

今天的企业老板们在人才震荡的今天,你们如何借鉴刘备的留才策略呢?

汉景帝“赏肉”识才

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闷。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到:“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

识才的策略与传说贯穿中国五行年历史,汉景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也要向汉景帝学点什么?识才的奥妙深着呢!

岳飞与秦桧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想必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详了,我们历史书上说,岳飞是民族英雄(其实这一点,我觉得措辞也有问题,应该改成“汉族英雄”),在南宋迁都之后,致力于与北方的金国相抗争,力图恢复北宋的北方版图;而秦桧则是投降派,他迫害了岳飞,与金国暗地里修好,在岳飞连战连捷的时候,向高宗进谗言,导致高宗下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治罪。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是如此盖棺定论的。

岳飞真的是秦桧害的吗?岳飞的悲剧真的是奸臣的迫害导致的吗?其实并不尽然。

最近发现的秦桧的遗书中,里面有写给自己子孙的告诫书,以及死后的政治安排。秦桧的意思是死后让家族中涉及政治的人都退出政治舞台,后代中不得给他翻案,原因是怕引来杀身之祸。遗书中也对岳飞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世可以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辩解。这让历史学家感觉到,其实秦桧并非民间所称的——是金朝的奸细,他只是南宋政府中的主和派而已,而岳飞之死,其实幕后的真正杀手是皇帝而非秦桧,秦桧只是替皇帝背负骂名的替罪羊罢了。

从之后的文献中发觉,岳飞和秦桧是谈过这个问题的,他们毕竟不是什么敌人,只是同事而已,秦桧已经劝岳飞收手,但是岳飞坚持要恢复北国山河。这一点上岳飞有错吗?没有!但是他的表达方式明显有问题:岳飞说,他要直捣黄龙府,救出钦、徽二帝云云………以上话语,他还曾经在宋高宗面前表此决心。

这就充分表现出岳飞情商低的特点了,钦徽二帝是宋高宗的老爸以及哥哥,你说,岳飞如果把他们接回来,那是不是宋高宗就应该让位了?而且金人还时不时地写信威胁宋高宗,说要把你老爸和哥哥送回来,宋高宗已经是寝食难安,这个时候岳飞又跑出来说,要打过去,把他们接回来,这个照我们今天的话说,“不是找抽嘛”!皇帝不杀你杀谁啊?(岳飞如果聪明的话,应该在战乱中,借刀杀人,让金人把那2个皇帝做掉,这样收复失地和保全宋高宗就两全了)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岳飞打的最火热的时候,皇帝要十二道金牌把他召回治罪。至于“莫须有”的罪名,那是秦桧没有办法,皇帝要杀他,只能让秦桧被黑锅了,秦桧为了保住相位,也只能弃卒保车了。

抛开民族大义不谈,这些细小的方面无不体现出人性的阴暗面,这些阴暗面或许按照我们的价值观来看,是多么不齿,但是对于当时的当权者来说,这个就是他的全部利益,至于民族大义什么的,不是他的直接利益,因为他不是圣人。因为人性都是利己的,很难让人做出损己利而利全局的事情来,否则现在也就不需要宏观调控了。

“太史公猫”点评:在职场上,坚持真理也是需要审时度势,讲究方法的。与领导死扛,不如因势利导,见机行事。

历史经典故事9

唐文宗李昂这天早晨起来,突然发现他最珍爱的宝物白玉枕不见了,顿时大惊失色。白玉枕是数年前于阗国进贡的,雕琢得十分精巧,是当代稀有的宝物。昨天于阗国的武官查狸还带着贡品前来参拜,怎么今天白玉枕就没有了呢?皇宫警卫森严,一般人哪能进得去,可见偷盗宝物的人决非等闲之辈。李昂很害怕,严命大理寺和禁卫军限期破案。

大理寺和禁卫军迫于皇命不敢懈怠,抓了很多嫌疑人,几乎搜遍了京城的每个角落,可就是找不到白玉枕。李昂更是着急,第二天上朝时,于阗国的使者便提出要见白玉枕,因为那是两国修好的象征。李昂只好托辞说:白玉枕在太后那里,但是太后今天身体不适,不便去打扰。武官查狸威胁说:如果见不到白玉枕,恐怕两国要兵戎相见。我们明天就回国,一个月后再派人来打探,到那时要是还见不到白玉枕,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于阗国的使者走后,李昂赶紧召来禁卫军校尉王敬弘,要他在十天之内找到白玉枕,杀一杀于阗国的嚣张气焰,否则就提头来见。王敬弘回府后唉声叹气,小仆人王也上前问道:老爷今日有什么心事吗?王敬弘说:皇上限我十日之内找到白玉枕,否则于阗国就要发兵侵我中原。我若找不到,只能提头去见皇上。你想想,京城我们都搜遍了,也没能找到白玉枕,我再上哪儿去找?王也说:此事发生的有蹊跷,可能与于阗国的使者有关,老爷不要着急,明天我就去于阗国打探。王敬弘沉吟片刻说:也只好如此,那就辛苦你了。

再说查狸和使者回到于阗国,便得意地向国王报告说:陛下,下官已将白玉枕盗回,大唐肯定要派人前来寻找,我们不妨就此设擂比武,试一试大唐武林中有没有高手?国王说:此计甚好,倘若大唐没有能人,我们就可以挥兵猛进。查狸点头称是,心里很高兴,他可以借此显一显身手,以博得公主的欢心。要知道他曾几次向公主求婚,都被公主拒绝。他弄不懂公主为什么看不起他?他的武功在于阗国可以说是顶尖的,难道还有比他查狸更合适的人选吗?

于阗国设擂比武,果然惊动了中原武林,各门派的弟子纷纷来到于阗国。王也赶到的时候,比武已经进行了三天,只听人们说:于阗国的查狸十分厉害,已打败了几十名中原来的武林高手。王也来到擂台边一看,只见墙上贴着一张大通告。通告说;谁在比武中获胜,谁就是于阗国的武状元,并且可以娶得如花似玉的于阗国公主。王也想,难怪有这么多人前来打擂,原来是想做驸马呀。这时又见一个黑大汉跳上了擂台,他和查狸斗了三十个回合,只听查狸发一声喊,一掌就把黑大汉打出几丈开外,滚到擂台下面。忽听人群中有人大叫:休得猖狂,我来也!又一个壮汉跳上了擂台。查狸也不多话,一拳黑虎掏心直取来人心脏。来人不敢怠慢,迅速闪过一旁,伸手想抓查狸手腕。哪知查狸手腕一翻,急如闪电向来人胯下攻击。两人斗了二十回合,又听查狸发一声喊,一脚就把来人踢下擂台。王也看到此时,心中有数了,双脚一点轻轻上了擂台。查狸一见来了一个书生,而且落地无声,心中一惊,知道遇上了对手,双手一拱说:你一个小书生,也要来打擂吗?王也说:既然来了,总要领教领教。出招吧。查狸试探性地打出一掌,王也也不回避,伸手接住他的手掌,只听砰然一声响,查狸站立不稳,后退三步。查狸这才不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和王也斗在一起。五十个回合之后,查狸渐渐力不从心,额头上已是大汗淋漓。此时王也虚晃一招,然后一掌就把查狸打出十丈开外,远远地飞离擂台。台下顿时爆发出雷鸣般地掌声。王也正想走下擂台时,却见台下跳上一个俊秀的后生。后生说:好汉身手不凡,特来领教。说着就挥拳猛进。王也只好和他斗在一起。几十个回合之后,王也便知对方功力不浅,武功远在查狸之上。打着打着,忽然后生拳法一变,竟然和王也打出同一路拳法。王也好生奇怪,卖一个破绽,伸手擒住对方的手腕。只听后生说:师兄,还认得我吗?王也大吃一惊,疑惑地问:你是师妹聂青萍?聂青萍说:是我,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你把我甩下擂台吧。王也轻轻一用力,就把聂青萍推下了擂台。

聂青萍下台后,再也没有人敢上来了。只见一个大臣走到台前说:英雄,国王请你到大殿上说话。王也随大臣来到大殿上,国王说:请问英雄尊姓大名?王也说:我乃中原人氏,姓王名也。国王说:很好,想不到中原武林还有你这样的武林高手,你现在就是于阗国的驸马,于阗国的武状元。王也说:谢陛下恩赐。国王又说:英雄先在状元府住下,三日后替你完婚。王也心里作难,但只好表面应允。

当天晚上,王也听到屋上有轻轻响动,正想飞身出窗户,却见师妹从窗户飞了进来。王也说:师妹,你怎么到于阗国来了?聂青萍说:你下山后,我又跟师父苦学了三年,去年下山路过这里,国王带人打猎,突然被一只猛虎袭击,我就出手相救,当场打死了猛虎。国王见我武功可以,非要留下我做他的义女,我就留在了这里。王也说:这次比武招驸马,就是为你设的擂台。聂青萍说:也不全是,查狸早就对我想入非非,想乘机显一显身手,没想到遇上了你。你是特地来打擂的吗?王也说:不是,我是来寻找白玉枕的。聂青萍沉思片刻说:我知道了,难怪国王前几天夸奖查狸,说他盗回了大唐的宝物,想必就是白玉枕了。但不知放在何处?王也说;我们不如将计就计,成亲之后,你就向国王要白玉枕,劝他不要与大唐为敌。

正在这时,突然状元府外火把通明,只听查狸大声喊抓奸细!接着便有士兵冲了进来。王也说:不好,有人跟踪你。聂青萍说:查狸这人早有野心,看来今天不动杀伐是不行了。说完就拔出背上的梅花剑。王也也拔出青锋剑,二人从窗户飘出,正好遇到查狸手持狼牙棒冲过来。聂青萍大喝一声:贼子看剑!便与他斗在一起。王也挥剑横扫那些士兵,就象刀切西瓜。不一会,就听查狸一声惨叫,聂青萍的梅花剑剌穿了他的胸膛。主帅一死,剩下的士兵早作鸟兽散。

王也和聂青萍连夜赶到国王大殿,国王此时已吓得脸色惨白。王也说:不管查狸是谁派去的,我们不想追究。现在只请陛下把白玉枕拿出来,我好回朝复命。国王哪敢怠慢,连忙命内侍把白玉枕取出来交给王也。王也接过白玉枕说:我大唐恩加四海,从不侵犯别国,但对于想与我大唐为敌之人,也决不会轻绕,望陛下今后好自为之。然后对聂青萍说:师妹,我们走。两人双脚轻轻一点,早已飞出大殿之外。

历史经典故事10

刘备伐吴的时候,张飞奉命带兵去江州会合,还没出发,因鞭打士卒,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死的。

张飞脾气暴燥。在阆中镇守,闻知关公被害,旦夕号泣,血泪衣襟。诸位将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帐上帐下,只要有过失士兵就鞭打他们,以至于多有被鞭打至死的。刘备知道后,就劝他,你鞭打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祸的。对待士兵,平常应该宽容。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二人回到营中商议。

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张达说: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议停当。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就把张飞给杀了。当夜,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东吴去了

历史经典故事11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的官职,所以人们又常称他为“王右军”。

有一次,王羲之来到一个门生家里,看见榧(fěi)木案几光滑明净,非常兴奋,就在案几上面写起字来,一半真书(即正楷),一半草书。

后来,这些字被门生的父亲误刮掉了,那个门生非常震惊,懊悔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见到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叫卖。

王羲之为她题扇,每把扇子上各写五个字。

开始时,老妇人的脸上显出不悦的神情。

王羲之对老妇人说:“你就说是王右军题写的,每把可卖一百个钱。

”老妇人就照着他的话去做,结果人们都争着买她的扇子。

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扇子来,请王羲之题写,王羲之笑了,没有答话。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器重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

历史经典故事12

清朝入关,统治中国,满族皇帝吸取了以往汉族王朝的教训,即由皇长子继位的习惯。因为根据这一习惯,不管皇长子是否有能力,都应该当皇帝来管理国家。

那么皇位究竟由谁继承呢?清朝皇帝想出了一个巧妙办法,即老皇帝在世时,根据各皇子的表现,选出一个最有才能的人,把他的名字写在一块黄绢上,藏在一个匣子里。然后,把匣子放在乾清宫的门匾后面。一旦皇帝去世,众大臣赶忙打开匣子,看里面的名字,是谁,谁就是皇帝。

康熙皇帝生前喜欢他的第十四个儿子。因此,他在黄绢上写了”传位十四子”的遗诏,放在了匣子里。

可是,当时的四皇子野心很大,总想当皇帝。他会武功,结交了不少武林高手,但他不知道父皇会把皇位传给谁。一天夜里,他施展轻功,飞上乾清宫的房檐,把小匣偷了下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传位十四子”。一时,他傻了眼。

四皇子有个心腹,通些文墨,他看了遗诏后,说:”王爷莫慌,我自有办法。”于是,此人拿过笔来,在”十”字上加了一横,竖下加了一勾。于是,遗诏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了。四皇子顿时眉开眼笑,又偷偷地把小匣送回了原处。

康熙去世,众大臣赶忙取遗诏,结果,四皇子心安理得地当上了皇帝,这就是雍正皇帝。

历史经典故事13

风景如画的意大利西南海岸,一座巍峨峻峭的高山,俯瞰着碧波荡漾的那不勒斯海湾,那就是著名的维苏威火山。距今大约260年前,一群意大利农民正在维苏威火山下挖掘水渠。突然,“当啷”一声铁锹似乎碰到了什么金属物,在翻开的泥土中,露出了金光闪闪的东西。“金币,是金币。”人们惊喜地叫起来。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开来。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寻找金银财宝。人们不断挖出更多的东西,陶器、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块等等。不久,有人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庞培”的字样。人们这才明白,这里就是被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火浆掩埋了的罗马古城——庞培城。使庞培城毁灭的那场灾难,发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午后。

生活在安定祥和中的庞培居民没有料到,从古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维苏威火山竟突然爆发了。震耳的爆炸声,伴着火山口喷出直冲云霄的滚滚浓烟和燃烧的岩浆,中间还挟着石块和灰尘。顷刻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不勒斯海湾也激起汹涌的波涛,冲击着海岸。接着,又下起倾盆大雨,山洪挟带着石块、泥沙和火山灰,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着山下的庞培城中冲去,慢慢地整座庞培城被吞没了。城中2万多居民大部分逃到了别处,但仍有2千多人遇难。时间过去了千百年,人们从古籍史册和民间传说中知道有这么一座庞培古城存在,可它是什么样子,遗址在那里,却绐终是个谜。现在庞培古城的遗址重新被发现,立刻引起整个国家的关注。

不久,意大利政府开始对古城遗址进行发掘。经过200多年断断续续的挖掘,这座在地下沉睡了1900年的古城初步恢复了原貌,漫步在宽敞平坦的大街上,人们可以领略古城的风光。庞培城面积大约1.8平方公里,四周环绕着4800多米长的石砌城墙。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各有两条笔直平坦的大街,把全城分成9个城区,每个城区又有许多小街小巷纵横相连,路面都用碎石铺成。大街两旁有人行道,街面宽达10米,铺着整块的大石板。街道的十字路口,有雕花石块砌成的水池,里面盛着清凉的泉水。泉水从城外山上通过高架渡槽引入城内水塔,分别流向各公用水池和富豪庭园的喷泉池。大街两边的是商店、酒馆、水果铺和杂货摊。一家商店墙上写着出售卫生用具和好酒的广告;另一家商店墙上写着横幅标语:“水果商贩支持普里斯库担任高级行政官”。城内最宏伟的建筑物,集中在城西南的一个长方形广场四周,这里是庞培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残存的雕花精致的大理石门框、祭坛和高出地面三四尺的青石地基,让人可以想象出这座庙宇当年的雄伟壮丽。政府大厦的议会厅、办公室十分宽敞明亮。法院是一座长方形的两层建筑物,设有法庭和牢房。它的另一半楼房,分给了商人,作为进行交易和订立贸易协议场所,东方的香料、宝石、中国的丝绸,非洲的象牙,都在这里议价成交。

广场东北角是一个商品集散地,当时这里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生意非常兴隆。一个水果铺的货架上,摆满了杏仁、栗子、无花果、胡桃、葡萄等果品;不过,它们早已干枯变质了。在一家药店的柜台上,还发现一盒药丸,已经碾成了细末,旁边有一根细小的圆药条。显然是,当药剂工正搓药丸时,灾难突然降临,他便弃之不顾,逃命去了。当时的店铺往往也是作坊,在一家面包店的烘炉里,还留下一块烤熟的面包,不仅保持着原来的形状,而且上面印着的面包商的名字还清晰可见。庞培城中有很多富豪的住宅。这些建筑的大门,往往有粗大的大理石圆柱和雕花门楼。走廊和庭园到处摆着天神和野兽的塑像。正厅、餐厅和卧室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四周陈设着精美的白银相青铜制品。墙上绘有壁画,地板上饰有镶嵌画。在一家富户的客厅,发现了一幅镶嵌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大流士三世作战图》,画宽6.5米,高3.83米,由150万块彩色玻璃大理石片镶嵌而成,生动地描绘了公元前333年希波战役的一个场景。城的东南角是一座圆形的露天大角斗场,可容纳2万观众,也就是将近全城的居民人数。墙上还留着这样的字迹:“塞那杜斯是英雄和索命者。”“费利克斯将斗熊”。附近还有座体育场,是供人们竞技和习武的.地方。古城里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受难者的石膏像。原来在火山爆发的一刹那间,许多没有逃出的人,藏身在比较空旷的庭院里,虽然没有被倒塌的建筑物压死,但是却被喷出的火山灰包封起来,窒息而死。

时间过去很久,人体在里面枯干了,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空壳。考古学家就利用这些空壳作模子,把石膏浆灌进去,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出了受难者当时那种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一个小女孩紧紧抱住母亲的膝盖,掩面大哭;一个拿着一袋硬币的乞丐茫然站在街口;有些人正在墙脚挖洞,寻找逃生之路;有一群被铁链锁住的角斗士痛苦地挣扎着,想要摆脱铁链。很多人双手掩面或屈着双臂抱着脑袋;也有的人手里还拿着一袋袋金币、银币和贵重首饰。但是,在灾难面前,财宝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这些有钱人也同奴隶一起同归于尽了……庞培古城逐渐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向人们完整地展现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城市的真实面貌。

历史经典故事14

伏特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对科学的爱好似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十九岁时他写作了一首关于化学发现的六韵步的拉丁文小诗。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许多书,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给他一些仪器,并在家里让出了一间房子来支持他的研究。

伏特十六岁时开始与一些著名的电学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诺莱和都灵的贝卡里亚。贝卡里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际知名的电学家,他劝告伏特少提出理论,多做实验。事实上,伏特年青时期的理论思想远不如他的实验重要。随着岁月的流逝,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好的电学家媲美。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独创性的仪器,用现代的话来讲,要点在于他对电量、电量或张力(如他自己所命名的)、电容以及关系式q=cv都有了明确的了解。

伏特制造的仪器的一个杰出例子是起电盘。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由摩擦起电的充电树脂“饼”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于是金属板就被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充电。这种操作可以不断地重复。这一发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后发展成为一系列静电起电机。

伏特强烈地感到,他必须定量地测定电量,于是他设计了一种静电计,这就是各种绝对电计的鼻祖,它能够以可重复的方式测量电势差。他还为他的静电计建立了一种刻度,根据电盘的发明,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确定他的单位是今天的13,350伏。

1775年由于起电盘的发明,使伏特担任了科莫一些学校的物理教授。他的名声开始扩展到意大利以外,苏黎世物理学会选举他为会员。 伏特的兴趣并不只限于电学。他通过观察马焦雷湖附近沼泽地冒出的气泡,发现了沼气。他把对化学和电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制成了一种称为气体燃化的仪器,可以用电火花点燃一个封闭容器内的气体。他在三十二岁时去瑞士游历,见到了伏尔泰和一些瑞士物理学家。回来后他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这是伦巴第地区最著名的大学。他担任这个教授职务一直到退休,正是在那里他作出了他的划时代的发现。

伏特于1792年去国外作另一次长途游历,到了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他访问了一些最著名的同行,例如拉普拉斯和拉瓦锡(1743-1794),有时还和他们共同做实验。他当时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通迅院士,不久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

伏特在四十五岁生日后不久,读到了伽伐尼1791年的文章,这促使他去作出了最大的发明和发现。他开始还有些犹豫,但不久他就开始了工作,用伏特的话说,他实验的内容“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因而它们看来是惊人的”。起初他同意伽伐尼用蛙做莱顿瓶的观点,但几个月后,他开始怀疑蛙主要是一种探测器,而电源则在动物之外,他还注意到,如果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金属放在舌上,就会引起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的是酸性的,有时是碱性的。他假定,并且也能令我们惊叹的静电测量证明,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锌接触时会得到不同的电势。 他测量了这种电势差,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它们之间的接触电势差没有多大差别。至少当连接肌肉和神经的金属电弧是双金属时,只要假定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静电计,伽伐尼实验就到了解释。当然,伽伐尼回答说,甚至当金属电弧是单金属的时,他也能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这是一种严峻的反对意见,伏特对这些指出了金属的不纯和其他原因来为自己辨解。

伏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使他发明了伏特电堆,这是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它们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第二类是液体(在现代语言中称为电解质),它们与浸在里面的金属之间没有很大的电差。而且第二类导体互相接触时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势差,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来,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例如锌对铜是正的,在一个金属链中,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之间的电势差是一样的,仿佛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接触,而第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直接接触似的。

伏特最后得到了一种思想,他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中的锌板、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而构成的。他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1743-1820)的著名信件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由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伏特最伟大的成就是在他达到相当高龄(五十五岁)时得到的,它立即引起所有物理学家的欢呼。

1801年他去巴黎,在法国科学院表演了他的实验,当时拿破仑也在场,他立即下令授予伏特一枚特制金质奖章和一份养老金,于是伏特成为拿破仑的被保护人, 正如二十年前,他曾经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被保护人一样。1804年他要求辞去帕维亚大学教授而退休时,拿破仑拒绝了他的要求,赐予他更多的名誉和金钱,并授予他伯爵称号。他对政治毫不关心,只专心于他的研究。

伏特在完成了电堆工作后,实际上就从舞台上消失了。对他的发现的利用完全落在其他人身上。他可能是年纪太大了,无法再与年青的新生力量竞争,也可能在心理上受到了他以前的巨大成就的阻碍。他没有脱离过学校,他的工作可能太个人化了,他的著作与教学中缺乏正规的数学,可能限制了他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伏特最后八年是在他的坎纳戈别墅和科莫附近度过的,他完全过一种隐居的生活。1827年伏特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历史经典故事15

明英宗南宫复辟

明英宗朱祁镇可以说是经历波折最多的皇帝。他继位之后,在大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自带领大军攻打蒙古。可是在土木堡这个地方遭到包围,王振被杀,明英宗也被俘虏了。

皇帝被蒙古军掳走了,满朝上下无不痛心。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在群臣的拥戴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

朱祁钰的人生就这样发生了转折,他的心里肯定乐开花了。

朱祁镇在蒙古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按照北宋徽钦二帝的结局来看,他被蒙古俘虏,最后能活着回来的几率小之又小。

可是朱祁镇的运气就是好,在蒙古人那里熬了几年之后,又迎来了一个人生的转机。

著名将领于谦成功抗敌,与蒙古军议和,蒙古人就把明英宗朱祁镇又放回来了。

这时的朱祁镇离开朝廷多年,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势力,只好任由弟弟摆布。朱祁镇一回来,就被软禁在了南宫。

但是朱祁镇被弟弟软禁不久,又迎来了人生的一大转折。

这个转折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朱祁钰突然重病,卧床不起;二是朝中有个叫石亨的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让朱祁镇复位。

天时、地利、人和就这样巧合地凑齐了,就在景泰八年正月十六的早朝之前,石亨勾结宦官曹吉祥,从南宫救出朱祁镇,并将朱祁镇推到了龙椅上。

大臣们来了之后,看到龙椅上坐着的是朱祁镇,大惊。但惊讶过后,也都明白了过来,这是英宗复辟了,这些识时务的大臣也只好承认了英宗的皇帝之位,叩拜行礼,三呼万岁。

朱祁钰在寝宫得知此事以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就这样,一波三折,皇位又回到了朱祁镇的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