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间故事

风云卷尽过往,顾君庙安在

本文已影响 2.37W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篇用了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该词通过对历史现象咏叹,一代又一代英雄人物,无论是非成败,无一不是转瞬即逝,古今发生过的事,都在我们的笑谈中。

风云卷尽过往,顾君庙安在

久远的人,久远的事,是历史,是沧桑,是丰厚的人文底蕴。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总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后人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改天换地的朝代,大浪淘沙之下,唯有突出的人和事,永载史册,名垂青史。也正如《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风云卷进过往,历史只留下了胜利(成功)者。

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用战争换来的,有着300多年基业的明朝也不例外,是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统帅下东征西杀得来的,更是经历了风云跌宕,曲折艰难。

在我们肥东的马湖乡就有着许多关于朱元璋当年的印迹、传说和故事,其中“顾君庙”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记载,朱元璋家里很穷,很小的时候,就替大户人家放牛,干农活,历经磨难。长大了有着鸿鹄之志的朱元璋参加了旨在推翻元朝的农民起义,在义军的不断战斗中,渐渐的显现出众的能力和聪明才智,成为了领军人物。

传说当年,还没有登基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带领军马在如今的肥东县马湖乡,就是现在的兴赵社区庙畈自然村,安营扎寨,与元军对垒。马湖乡地处僻壤,向来贫瘠,自古以来是易守易攻,军事上易于作战部署。驻守在这里的元军面对着一路风卷残云,杀气腾腾的明军,以逸待劳,两下交战,势头正旺,一直势如破竹的朱元璋带领的队伍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加上连续作战,连连胜仗,,将思想上不够重视,兵情绪上开始麻痹,也是刚刚到此,环境不熟悉,水土不服,战斗力大减,元军的凶狠反扑,一时间难以阻挡,兵将损失惨重。很快就节节败退,朱元璋如丧家之犬般的慌不择路,在剩余的将士保护下边打边逃中钻进了一座破庙。

虽是破庙,庙门到后殿居然有一华里长,始建于佛教文化较为鼎盛时期的南北朝,据传与当时信奉佛教的梁武帝萧衍颇有渊源,名叫竹范寺。在方圆数十里,规模甚是宏伟,香火一度十分的旺盛,由于连年战乱,元朝的残暴统治,民不聊生,老百姓流离失所,竹范寺逐渐的破落,僧众纷纷远走他乡,只有一个腿脚不便的七十多岁老僧,还有一位生下来就成为孤儿的十多岁的小僧。两人既相依为命,也看管着这偌大的寺庙。

进寺后,朱元璋的随从向惊慌失措的一老一小二僧,简明扼要说明大致情形,老僧立刻变得十分热情,他们也深受元兵之害,不堪这些元兵蛮横和无休止的袭扰。眼看着奋而反抗的义军首领朱元璋有难,早有耳闻,早对朱圆子心存敬意的老僧怎能袖手不管。好在此时的朱元璋只有十多人跟随,为了缩小目标,都没有骑马,也没有辎重,也算是冥冥之中,朱元璋是日后要做皇帝是天子,老天要保佑他,老天爷让他经历磨难,关键时刻有人出来相助,躲过劫难。

老僧话不多说连忙领着朱元璋一众,在庙里分散到建庙时建好的较为隐蔽的夹墙内。寻迹而来的元兵,在庙内,前前后后,仔细仔细搜了一遍,凡是认为能藏人的地方都没有放过,没有任何收获,只得怏怏离开,丢下了狼藉一片。

元兵走了之后,为了不拖累二僧,朱元璋一众准备告辞和其他打散了的义军会合,重新部署作战方案,以便再战元兵。没有想到此时的朱元璋,受了风寒,发着高烧,精疲力乏,加上元兵依然在四处搜索,外面的情况尚不明朗,尚没有把握突围出去,万般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暂时逗留寺内养病。

朱元璋在寺内养病期间,最辛苦的是寺内的一老一小二僧。老僧毕竟岁大力弱,朱元璋手下目标太大,不能随便走动外出,到几十公里外小镇上抓药的担子只能落在年少却精明的小僧身上。路熟胆子大,去抓药,小僧选择天未亮就出发,天黑后才敢进寺。主要是怕元兵的盘查,露了马脚,坏了大事。药抓回来,熬药要掌握火候的事只能是老僧可为了。

朱元璋正当壮年,几服药下去,病情基本痊愈,心忧天下的朱元璋哪里还能继续呆下去,马上动身。临走之前,十分感谢老小二僧的悉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许诺,日后,必当重报,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一生阅历丰富的老僧从朱元璋的眉宇之间和行事作风,当然看出朱元璋,是干大事,也能成大事的人,对朱元璋的话当然深信不疑。,听完后双手合十,一声阿弥陀佛,感谢朱元璋功德无量。朱元璋说完,连夜出寺,和其他正在找寻自己的义军会合。

探知朱元璋在竹范寺内养病并全身而退的元兵,一怒之下,将建了有四百多年的寺庙付之一炬,荡然无存。老僧选择了与寺共存亡,没有逃去。圆寂之前,一再叮嘱小僧,一定要好好活着,光复本寺。重托在身的小僧含泪离别,投奔其他庙宇,暂时寄身。

从竹范寺内养病出去的朱元璋很快就打得统治汉家天下97年的元朝寿终正寝,建立了大明王朝。身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果然没有食言,坐稳江山后,很快派专人督导,出钱出人,在竹范寺的旧址上重新建造了一座宏伟气派的大庙。从大火中逃脱出去的小僧,闻讯回来,全程参与了寺庙的修建。

因为原来叫竹范寺的旧庙,住过开国皇帝,而且得到一老一小二僧的尽心尽力的照顾。最后定名“顾君庙”,意为照顾过皇帝的庙,可谓名副其实。当年竹范寺的小僧,是顾君庙受皇封的第一代方丈主持,一生都在顾君庙坐禅念经,普度众生,成为有道高僧,无疾而终,也算是功德圆满。

由于地域的关系,经年之间,历经明、清、民国的顾君庙都是风平浪静,香火不断,念经声不断。斗转星移,一晃也是几百年过去了。

转眼到了抗战时期,风风雨雨几百年的顾君庙迎来了它的灭顶之灾。公元1940年,抗日将领李宗仁率领的国民党广西军在顾君庙附近与日寇展开激战。广西军将顾君庙作为前敌指挥所,从而遭到日本鬼子的疯狂攻击。一颗颗炮弹落在了顾君庙。顾君庙被炸得体无完肤,只剩下残垣断壁。广西军伤亡惨重,还是得到当时一起并肩作战的新四军罗炳辉的五支队老八团的强力增援,让日本鬼子也没没有捞到任何好处。现在,在马湖乡的沙河村小高村民组一口水塘附近的高处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十三坟,经过多方论证,就是当年参加对日作战的新四军战士的遗骸。虽然只是过去的那一段历史,但是,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悼念他们。今年的清明节,就有当地群众自发来清理墓园,也有一些自愿赶来的人献花扫墓。

解放后,破烂不堪的顾君庙,在文化大革命时被列为四旧,整治为基本农田,自此,顾君庙彻底从人间消失,只留下了清风和明月的叙说。

顾君庙虽然已经作古,围绕它发生的故事是个传奇,也让马湖乡的人文历史变得厚重。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发生过的历史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