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感人故事

点滴贵州行

本文已影响 1.5W人  凌思萍

(一)贵州的那一头有个麻尾

点滴贵州行

因为四伯,我们带着父母亲又去了趟贵州。

第一次去贵州,那是20年前,海南还没有铁路,我们乘船过琼州海峡,从海安码头陆路颠簸大半天,赶到当时中国最南端的火车站--湛江站,搭乘火车到了贵州麻尾。

麻尾,贵州的一个小镇,如果不是四伯在这里,估计现在还不知道贵州有这么个小镇。说起来,它还称为大西南的南大门呢!一头挑广西,一头担贵州,自从开通了桂黔铁路,这里就有一个机务段。麻尾镇因开通铁路而兴,也因铁路的高速发展而逐渐寂寞,四伯用他的大半生见证了小镇的兴衰。几年前,机务段被撤离,四伯一家不久也搬往黔西南州府都匀。所以,都匀是我们的第二次贵州之行目的地。

第一次去,因为20年前的央视《为您服务》荧屏上的荔波,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地图上一查,还就在麻尾附近,当即决定去麻尾,一来探望久未见面的四伯,更是领略贵州的迷人风情。这次见到哥哥,说现在的荔波,小七孔那是太热门了,不像当年我们去的时候,还未完全开发,一切还是原始状态,没有碰到几个游人,几乎是我们的专场,特别是水上森林,那时随便下去溪流里面戏水,现在只能循着步道行走。对黄果树,我印象已是不深,但瀑布上游蓝天下绿油油的梯田,像一个个不断加长加宽的括弧,从山顶往山底延伸,那层层叠叠的迷人风光却久久地驻在记忆里。

这次去贵州,是春节里与父母亲的约定,网上购票租车订民宿,计划周全,头天送小女到机场去姐姐那里后,次日一大早领着父母出发了。

(一)梵天净土里勤劳的花

从虹桥火车站到凯里高铁站八个多小时,途中经过萍乡站,因身体原因,已有3年没有回老家的父亲执意下车,匆匆地到站台拍下一张照片,列车启动,目送着故土的画面从窗外迅捷飞逝,空留一帧帧惆怅在心里。

车停新晃西,突然记起某学校的冤魂,作为曾经老师的我,特地下车在站台上使劲地跺了几脚,但愿这微不足道的震动能传递到操场。

到达凯里,一嗨就联系我了,在帅哥的一番贴心的嘱咐后直驱梵净山。

贵州山多,修建的高速道路,逢山凿洞,遇谷架桥,我们似乎飞驰在山间半空,桥下是狭小的谷地,三五民居散落山脚下,鲜有平地。从余安高速出余庆县,拐上江都高速再到杭瑞,从梵净山东出口下来,沿508线一路风景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在傍晚将近七点到达我们的第一天的目的地----“梵净山幻林小院”。美女“院主”早已笑吟吟地迎候路旁,像迎接着两位归来的亲人,老人一下车,就立刻搀扶着两位老人进了温馨小院,小院里种满了花草,几棵蜀葵格外抢眼,旅途的疲惫顿时被驱散,温暖一下子就在小院绽放。

这是一栋典型的当地农家原始民居,依山望水,黛瓦土墙(已覆盖原木),三间正屋,堂屋居中,通后面灶屋火塘杂屋,正房傍两侧,重新装修为带阁楼的客房,温馨舒适。女主是将她娘家的老屋改造为温馨小民宿,勤劳的夫妻俩在县城上班,每天两头赶,下班接到小孩就往客栈赶,等到安顿好住客,天色已晚,怀抱熟睡中的儿子还得回到县城,每天都是赛跑,好在有朴实憨厚闲不住的父亲帮她打理。问她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她只是笑笑说,喜欢!

“喜欢”两个字很简单,可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对民宿的喜欢,更是对自己从小长大的老屋的依恋,也许,她每天回来,都会踩过小时候熟悉的山路,每天都可以聆听着老屋的诉说,每天都可以与门前潺潺流水一同奔跑,每天都能向院子里那棵大树上的小鸟问声好!

第二天下午,从梵净山下来,女主正在浇花,告别“幻林小院”时,她还是一样搀扶着我父母下了台阶,我回首小院,风摇蜀葵,似乎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以为,那节节攀开的不仅是幸福,更是勤劳与爱。

(二)越过镇远的那道彩虹

梵净山到镇远很近,差不多2个小时,下高速后,绕来绕去总是觉得绕不出头顶上的高速高架桥,就在怀疑导航时,越过一个山口,眼前一座城就豁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隐藏在峻岭里的镇远。

初知镇远,是每年端午龙舟赛后抢鸭子的热闹画面屡霸荧屏,想象着哪一年,熟知水性的我也要抱得“美鸭归”。其实镇远成为城郭,远溯秦代,至南宋理宗宝六年(1258年),皇帝正式赐名“镇远”,所以,镇远已有近800年历史。在水路运输为主的古代,舞阳河出滇黔往东,连沅水,通洞庭,接三湘,达长江。舞阳河流经镇远,铁壁三关,两岸如刀削山峰,锁住舞阳河,所以,镇远自古乃兵家重镇,正因为是险阻,能轻松抵拒外侵,同时也容易封闭自己,成为少数族裔的聚居地。今临镇远古镇,与临近的凤凰之“古”有着很大差别,都是临水而建,虽也“吊脚”,并非凤凰之古木楼“吊脚”,清一色的是上世纪末的砖瓦水泥建筑,夹舞阳河两岸,白墙灰瓦,倒也整齐,加上木质赭红阳台,配以一串串红灯笼从楼顶直挂水面,俨然一个“今筑古韵”之小城,别有一番风味。房东说,实在要寻“古”,那就去“祝圣桥”,“青龙洞”吧。

有着早起跑步习惯的我,踏着兴隆街青石板的古韵,趟过倒影在舞阳河水面的祝圣桥,一条小舟逆水撩开远方笼纱,犁开梦中的舞阳河,泛起几道波纹,褶皱着两岸黝暗青山与鱼肚云天,一唱鸡鸣,几声犬吠,河水复归平静,青山云天重新烫贴在舞阳河里。嵌在峭壁上的青龙洞建筑群静静地打卡着数百年的日出日落,晨曦从远山涂抹过来,越过对岸山顶,漫浸着黛瓦,流泻在府城的大街小巷。

沿卫城临河小道慢跑,遇一老人守着满满的一担猕猴桃在逼窄的石板道,过往深深地刻在他的脸上,眼前清澈的河水怎么也洗不尽他沟壑里的尘土,因为,那是岁月的沉积。我没带手机更没带钱,问他是否会去对岸,等下再买。他告诉我,过一会会去青龙洞那里,因为孙子孙女也在门口卖老冰棍。

早餐后,领着父母再过祝圣桥,远处一道彩虹跨两岸青山,我记挂着的猕猴桃呢?正寻找之际,几个孩子围拢过来,争相推卖着自己的小吃特产,独有一个小男孩,脖子上挂着一小箱老冰棍,追随着别人放飞的小风车片,我对着小男孩喊开了:“买冰棍了。”他眼瞅着半空中的风车下坠,很不情愿地走过来,一个大点的女孩赶紧过来了,一个巴掌轻拍在男孩头上:“尽玩,不卖东西了!”父亲问男孩她为什么打你?“我姐姐呗。”原来,布依族的姐弟俩假期里每天都在这里,个子偏小的姐姐看不出来今年高中毕业了,已考取了大学,学费就靠自己暑假赚取,等下还得去工地干活呢!父亲心疼姐弟俩,刻意买了最贵的冰棍,还不让找钱,弟弟急了,怎么也不肯,最后算了算,塞下几根冰棍给父亲后高高兴兴地捡掉落的风车片去了。

姐姐跟我们告别,说要去工地了,转身唤来弟弟,叮嘱了几句,走向古老的祝圣桥。廊桥上方的彩虹已渐淡渐远,越过那道彩虹,相信,一定会看到生活的灿烂。

(三)缘结千户苗寨

行驶在镇远去西江千户苗寨途中,转过一座山头后,前方就是剑河。高速公路右侧耸立一个巨大的塑像,那是传说的苗族女神仰阿莎,一位勇于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水井美女。看来,爱情永远都是所有民间传说的永恒主题,所有美丽的结局都是与善良和勤劳结缘。

到达千户苗寨,停车后还得换乘进苗寨短驳车,车到终点,立在观景平台,极目远眺,一个个小山头,像十几个大陀螺,错落有致地倒扣在山谷,陀螺上雕刻着精美绝伦的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苗族民居吊脚楼,从陀螺底一直螺旋至顶端,溜光圆滑的石板台阶,是否留有牵手过情郎的脚印?“美人靠”下曲曲弯弯望穿至远方的小路,还有没有一湾秋水?枫香树下的风雨廊桥还能否骑上那弄丢在童年的竹马?黄昏后千家万户掌出的灯光里哪一盏是为我点亮!

来苗寨前,攻略里都是说别住山顶,少带行李,特别是拉杆箱,而我们不以为然,心想梵净山的台阶都攀登上去过,还惧苗岭山坡?当房东帅哥小陈陈手持扁担绳索立在我们面前时,还质疑他是否太夸张?只有领教过苗岭的上山台阶后,才知道攻略不是白写的。我们空手攀阶都是气喘吁吁,腰酸腿疼,父母亲更是休息了好几回,要不是房东帅哥小陈陈帮我们挑行李,还不知道怎么将这么几个大大小小的行李搬上去呢!

小陈陈,一个腼腆害羞的苗家男孩,不善言辞却特勤快,好像我们有任何需要时他都会出现在眼前帮你。前两年,他是在凯里打工,由于家里实在太忙,就回到了苗寨帮父母打理民宿,令父母意外惊喜的是携着一位漂亮的山城妹子回来了。善良的陈陈勤劳,金凤凰自然就飞来。瞧,挑担刚到半路,女孩就迎了下来,双手推着陈陈腰上坡,刚放下行李,忙着帮他揉肩,刚送走客人,就有一杯热茶端上。第二天离开,帮我们挑行李的老陈告诉我,小陈陈本来要送你们下山,但一大早送女朋友去了,说妹子还在市里上班呢,每到周末,都会来这里与儿子见面,周一儿子又送到凯里,“这俩孩子,粘着呢!好是好,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呢!”

苗寨的梯田,容易被游客忽视,但它们颇为壮观,勤劳的苗家人,没有平地,只有向山地要农田种植水稻,一代接一代地开垦出了规模宏大的梯田。从绿油油的梯田经过,我对老陈说:“要是秋天水稻成熟了,这里该有多美呀!”老陈高兴地说:“等到水稻成熟,一定叫孩子发照片给你!”

上车后回望对面满山梯田,丰收已悄悄地爬上了坡,潺潺的小溪,水到自然成渠,地里的瓜熟就该蒂落,相信,天下的有情人眷属终成。

(四)都匀盛开着的三角梅

都匀是我们此次贵州之行的最后一站,那里有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一到都匀出口,八十多岁的父亲抑制不住地激动起来,因为马上就要见到久未见面九十岁的四哥了。

四伯,十几岁离开老家湘东,就一直在外漂泊,最早是在九江机务段,那时学开火车都是传帮带式的师傅带徒弟,四伯诚实肯学,很快就脱颖而出,得到了师傅的夸奖,更重要的是俘获了师傅高挑漂亮的女儿芳心,支援大西南,作为工作标兵的四伯选调贵州,四伯母义无反顾地跟随四伯来到了偏僻的麻尾小镇,这一呆,就是一辈子,相夫教子,培养出了一家子的铁路人。

这两天一直融化在浓浓亲情里,今天,到了要告别四伯他们一家的时候了,这次父亲的到来,就像是给四伯带来了故乡,有唠不完的过往事,听不够的家乡音。终于要告别了,父亲与四伯,四目相对,注视了许久许久,“来个拥抱吧!”我轻轻地说。父亲跨前一步,紧紧地搂着腿脚不方便的四伯,看着这老哥俩微微颤抖的双肩,这一刻,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谁知下次?下次相逢在何时呢?

下到楼下,阳台上四伯在向我们挥手,话语已凝噎,只有两行老泪无声地表达了对亲人的不舍,对故土的依恋。前一天我从花市搬回来的三角梅紧紧依着他老人家,花开得正好,它热情而又坚毅,就像四伯,像四伯一家人,独在异乡坚毅的生活,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生活过的土地,热爱着这片土地,故土故然难离,但脚下踩过的每一片土地,顶着的都是与故乡同属一片蓝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