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工作计划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总八篇

本文已影响 1.88W人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总八篇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总体状况

所任教的高三(3)班就是我校文科艺术班,其具体状况相当复杂。全班52人,都就是美术艺术生。美术艺术生本学期开学初的一个月就是白天正常上文化课,晚自习去画室画画,而这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对付浙江省的高考三项考试。进入10份高三(3)班就要进行美术强化训练,直至12月20日浙江省美术联考结束。而其中有10来个学生在9月16日的三项考试结束后就直接到杭州的美术辅导班学习。正因为学生成分的多样和复杂,所以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就显得个性重要。

由于校园今年设立文科重点班,所以高三(3)班作为文科本科普通班而言,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非选取题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潜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教学任务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资料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资料: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就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就是由必须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就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就是透过抽象的概括而构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就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概念构成的一般过程就是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务必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构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能够透过转移概念构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构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就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透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决定、推理而构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就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就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透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能够得出“在必须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就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就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透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个性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务必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就是考查潜力,但这种潜力就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务必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就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就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就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能够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资料。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潜力及思维潜力。在课时复习结束后,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采取一课一小练和月考相结合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透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潜力、获取信息的潜力、表述潜力、分析潜力、创新潜力等。在评卷过程中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后教师重点讲评,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讲究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潜力。

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下午、三上午。备课组成员(两人)将在课标和指导意见解读、教材处理、教学资料的选取、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严格按照校园要求群众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根据校园要求做好记录,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透过献课、观课、议课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善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双基导学模式,用选取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三年高考二年模拟”逐步提高学生解题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培优补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构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方面的练习,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取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文本资料,巩固课文,透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潜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潜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忙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趋势,还研究近三年的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加大备课组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老师的优点。

5.透过思想工作引导学生用心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让他们放下包袱全心身投入学习让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轻装上阵。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本学期在上两年的基础上,并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九年级中考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制定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努力探索实践,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强化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要面向全体与个体的发展,力求大面积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教学目的、要求、任务:

初中历史,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主要内容:

本学年学习的是世界史。另外主要的教学工作是迎接20xx年中考,所以在上好世界史新课的同时做好中考复习工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完成世界史的教学任务,做好应对中考的三轮复习。

五、学生现状分析:

从上学年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所授学生,优生少,中等生和差生多,学生一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发言积极,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课改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能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中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1课。单元复习占4课时,期中复习占2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804、805、806三个班级,这3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以前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历史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历史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三个班级的历史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种,再除去三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到八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7、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8、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本学期教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1、课前出示预习目标,要求学生预习所复习课文,阅读课文。

2、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预习的历史知识。

3、在课堂检查中,让学生回答学习的知识。

4、课堂训练中,出示材料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说出材料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回答,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5、通过对阅读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当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 精心备课。力求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讲清讲透每课重难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二、 继续引导学生用更有效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把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三、 以讲故事、写小论文的形式搜集每单元出现的历史人物,以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开阔视野。

四、 进行阶段性的检测,侧重点在选择题、问答题的训练上,以培养学生认真读材料、读题目、善于思考的习惯。

五、 举行书写优秀的学生的习题展览,使学生认识到书写规范认真的重要性。

六、 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七、 对于本人来讲,更应认真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早退、不迟到,在学生面前做到以身立教,“有一种成功的名字叫作坚持”。新年新希望,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工作上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本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总目标: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我们传承的文明>是一门综合性的文科教材,本册教材<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推动发展有用的知识;改变单科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综合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重的评价机制,这些理念是本册教材的重要指导。

《我们传承的文明》(下)是以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近代史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通过中外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物事件,制度将学生需要了解的历史观念蕴含于叙述中。我们传承的文明描述的是作为动态发展过程的社会,内容目标的史实为基础,通过若干主题-工业文明的来临。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走向现代世界等进行整合。将历史内容有机的溶入有利于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量图片、地图、阅读卡及一些问题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改变以“叙述式”课文为主的表达方式,向学生呈现世界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世界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面临的危机,社会的变革和新中国的诞生。

二、课程的发展与利用: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以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本课程资源提倡课程资源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

文字资源:图书、报纸、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材、多媒体设备、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

人口资源: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教师、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经历了一年半的历社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措施:

针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及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适当安排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摆脱以课本为中心的制约。教学中积极拓展思路,善于设计问题,教给学生思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转变。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

第五单元共十五课时

第六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七单元共十八课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7

鉴于普高高三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借鉴以往的经验,我将作好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对课标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试卷和高考信息的研究,把握住复习的方向;二是重视一轮复习效益,夯实基础,吃透教材,特别是一轮复习中重视对历史单科薄弱的学生进行治瘸补差和个别辅导;三是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四是重视授课提纲的编写和练习的精选精练精评。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xx年9月-20xx年2月下旬)

20xx年9月必修1

20xx年10月必修2

20xx年11月必修3

20xx年12月选修1

20xx年1月中旬—2月下旬选修2和4

 2、二轮专题复习(20xx年2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20xx年5月-6月初)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20xx年高考历史试卷,搜集高考信息,指导复习工作;同时研究学情,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一轮单元复习突出双基,夯实基础。复习中既要全面铺开,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3、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培养。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

4、精选、精练、精评。一轮复习中安排两周一练,二轮复习安排一周一练,三轮复习安排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本期主要所做工作

1、 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5000字左右。

2、 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 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组织同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累计集体备课30节左右。

4、 围绕县教学开放周活动,积极参加历史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 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30节左右。

6、 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本年级历史教师精心设计单元,期中练习题。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会诊,查漏补诎。

7、 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1)、历史人物访谈。

(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3)、历史专题报告会。

(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 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帮助学生做好材料分析题之初探》,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 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 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组的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辅助工具,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文章

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落实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集体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